青海的历史发展顺序!Liangbei༙Xixia吐蕃汉朝巴羌族等部落如何演变!杨霞古碑指的是什么?
青海历史悠久,地处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和长江的源头。早在2万至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青海的先民就在现在的柴达木盆地和昆仑山居住和生活。根据考古发掘和众多古文化遗存来看,青海至少已经开发了五六千年。省内新石器文化灿烂,青海彩陶举世闻名。青海的古文化与羌族及其祖先有关。古代羌人的居住区域很广,西起黄河源头,东至陇西,南至川西,北至新疆鄯善。秦汉时期共有150多个羌族部落,各有一个酋长,过着游牧生活,生产力低下,属于原始社会形态。羌族形成于商周时期,史称“西羌”。据商代甲骨文记载,商代皇帝高宗武定出兵征服西羌,青海东部大片地区纳入商代版图。西周时期,青海与中原有政治经济联系。从中国战国到汉朝,匈奴数百次入侵南方,杀戮平民,掠夺财物,严重破坏了中原地区的正常生活,汉朝被迫对匈奴进行反击。汉武帝开国大典第二年(121年前),西汉派了一个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兵击败河西匈奴,在河西设四郡。丁原六年(前111),汉军征服河湟羌人,在湟中设“护羌校尉”,开始修建西平亭(今西宁市)。从此,汉朝开始控制青海东部。汉高祖宣帝元年(61年),赵充国奉命平第一零羌于洋大胜后,停止在河湟作战,设立“金城属国”,先后设立林强(今湟源县)、安邑(今平安县)、破羌(今乐都县)、吴韵(今民和县)、吴韵。三国时,黄三年(222),在西平亭的基础上建西平县。在古代,青海东部是由中原王朝统治的。汉代设西海县、河源县、湟源县、金城县,控制了今天青海的贵南、贵德、西宁、湟源,还设置了护羌校尉。东晋十六国时期,梁倩、前秦、侯亮、南梁、西秦、西夏、北梁先后统治青海河湟地区。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先后吞并了杨桐、宿毗、白兰、党项羌,获得了他们所有的土地。唐朝“安史之乱”后,吐蕃进一步东移,控制青海全境近200年。五代十国时期青海的藏族部落比较分散,不再统一。唐朝末年,“月魔”曾控制河湟地区。宋朝时期,交趾罗越来越强大。以清唐城(今西宁)为中心,在河、黄、陶一带建立了以吐蕃为主体的宗罗地方政府,臣属宋朝。惠宗初,交趾罗政权势力衰落,宋军入侵河湟地区。崇宁三年(1103),宋朝改鄯善为西宁,为西宁之始。北宋灭亡后,金和西夏占领河湟地区约一个世纪。13世纪,南宋李宗在位第三年(1227),成吉思汗进军洮河、河合、西宁,青海东部纳入蒙古汗国版图。忽必烈即位之初,在河州设立元帅府,宣传吐蕃等地,治理青海、甘肃的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立甘肃省为书省,辖西宁诸州。明洪武六年(1371年),西宁府改为魏,辖六千户。后来又设立了“塞外四卫”:安定、阿端、渠县、韩栋(今恰海北州西部至柴达木西部,南至格尔木,北至甘肃祁连山北麓)。孝宗弘治元年(1488),设置西宁驻防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及西宁附近,“塞外四卫”也归西宁卫管辖。明初,青海东部实行地方官民参政制度。在青海南部和四川西部,有许多指挥官和使节,在今天的青海黄南州和海南州,有比利威和安斯玛万虎府。16世纪初,额尔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迁至青海,一度成为统治青海的民族。清朝雍正初年,罗布藏丹津反清斗争失败后,清朝在青海设置青海事务大臣,管辖蒙古二十九旗、青海南部玉树地区、果洛地区及环湖一带的藏族部落。青海东北部的西宁卫改为西宁府,仍沿袭明朝土司制度,属甘肃省管辖。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马奇为西宁总司令官,1915年,任命他为孟凡大使、甘肃宁海镇大使。从那以后,马家军统治了青海将近40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建青海省,设西宁。1929 65438+10月,青海省正式成立。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宣告成立。1950 65438+10月1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西宁为杨霞古碑首府;
羊峡即贵德县城以西20公里的龙羊峡,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峡谷之一。黄河穿流而过,两岸挺立,势如门户,汹涌咆哮,极为壮观。“古碑”指的是刻在峡谷内悬崖峭壁上的文字。民国二十一年(1923),县令张湖州撰写的《贵德地测大纲》中记载“明洪武九年(1376),吐蕃所辖各州市,从音乌斯请来使臣,大肆掠夺,后以其为西域将军,向其乞讨。把军队分成三队,掩护它的巢穴。追击昆仑山,砍头不算,获马牲畜一千多万。这块石头是为了纪念碑文而雕刻的,所以我回到了德国...它被称为这一刻。”但是,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古墙上的字迹模糊不清,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