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的港口历史

自古以来,上海就是中国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唐朝天宝年间,唐朝政府就设镇,即青龙镇(今青浦区东北,苏州河南岸),开发港口供船只停靠。

进入宋代后,青龙镇有“江南第一商埠”的称号。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设立航运促进署,征收关税,管理航运。此后,每年都有大量泥沙顺长江而下,使长江三角洲的海岸线向东延伸,增加了陆地面积,改变了河道。大约在1265,港口搬迁到上海镇。

1404黄浦江开发后,上海港凭借优良的航道日益壮大。

1840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港被迫于1843、117对外开放。之后,一批外国冒险家蜂拥而入。他们任命外国港务长,划定“拦洋船界限”,组建殖民武装,瓜分港口海岸线,修建码头仓库,走私鸦片,贩卖人口。从65438到0853,上海超越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贸口岸。20世纪70年代后,上海港成为全国航运中心。现代产业集群逐渐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两岸形成。

20世纪初,黄浦江局对吴淞口和黄浦江部分河段进行整治疏浚,使万吨级船舶可以乘潮进入黄浦江,满足了当时船舶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求。20世纪30年代,上海港已成为远东航运中心,年货物吞吐量达14万吨。进口船舶吨位居世界第七,上海成为世界重要港口城市。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解放初的三年恢复期,70年代的建港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建设,上海港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的支持下,上海港在黄浦江上新建了张华浜、龚俊路、共青、朱家门、龙坞五个港口,在长江口南岸建设了宝山、罗京、外高桥港口。此外,宝钢集团、石洞口电厂、外高桥电厂等。还建造了自己的专用码头,上海港的吞吐能力不断扩大,为上海、长江流域和全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95 65438+2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2005年6月5438+2月10,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建成投产,洋山保税港区同时投产,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上海港已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主枢纽港,跻身世界主要港口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