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总结急~!

1.外国列强入侵中国概述

(英、法、俄、德、美、日是近代侵略中国的六大资本主义国家。)

特点:外国列强侵华期间,既有勾结,也有争夺,勾结是暂时的,争夺是绝对的,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1外国列强侵华的潮起潮落;

(1)甲午战争前,以共谋为主,竞争为辅。

(2)甲午战争后,斗争逐渐占优势(各国在侵华过程中发生冲突)。

(3)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40年代,英法实力空前下降,德国被严重削弱,美日成为主要竞争对手。

(4)二战至50年代初,美国成为最主要的侵华国家,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在侵略中国的问题上,所有国家都唯美国马首是瞻。

2 .各国侵略中国的特点:

①英国:

a总是把获得各种“贸易”特权作为侵华的首要目标;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英国对华贸易始终排名第一,一战后地位下降..

第二,中国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②美国:

A19从世纪中叶开始跟随英国。美国经济在19年底跃居世界第一后,从1899开始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对华政策。

b但是,抗日战争后,美国主导中国,中国向其中一个国家敞开了大门。

③法国:

a在天主教外衣下的侵略,成为法国侵华的重要特征。

但是法国也直接侵略了中国。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华规模仅次于英国,但一战后逐渐衰落..

④俄罗斯:

领土扩张是其侵略中国的主要特征。

十月革命,俄国退出了侵略中国的行列。

⑸德国:

A19年底,更急向国内扩张,逼租胶州湾;作为八国联盟的总司令。但他的参战和一战失利,后来使他退出了中国。

⑥日本:

一个日本后来居上,很快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表现出一种占优势的趋势。

20世纪30年代,对中国的侵略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中国的主要敌人。

2.中国人民探索总结。

(1)地主阶级:①改良派: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动洋务运动。

(2)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资政新章;②义和团运动提出了“助清灭洋”的口号

(三)民族资产阶级:

①早期改良派: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

②维新派与戊戌变法。(同上)

③辛亥革命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是前提,而民主(民主共和国;分权)为核心,民生(经济)为补充。

④激进民主主义者和新文化运动(前期)。

3.中国现代化概述。

(1)地主阶级改良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

(2)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不触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3)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有田一起耕,饭一起吃,衣一起穿,钱一起赚,处处不平,处处充满温暖”。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小农社会。是乌托邦,是落后的。

(4)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进步爱国。

(5)“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主张通过自下而上的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4.中国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综述。

1.中国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塘地区、辽宁中南部地区和胶东半岛地区。人们习惯把北京和天津这两个直辖市以及海湾周边的辽宁、河北、山东三省称为环渤海地区。

(1)中国古代历史:

①先秦:西周分封燕、齐、鲁统治地区。燕建都于此,取名“蓟”。春秋时期,齐鲁文明脱颖而出。战国时期,齐燕发展成为战国七雄。齐国的临淄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

②秦汉:秦灭燕国、齐国,筑长城,设辽东郡。

③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辽东农业发展喜人。

(4)隋唐:隋朝开通大运河,北至交郡,南至余杭。唐朝时,陌陌居住在渤海北岸,渤海被纳入唐朝版图。公元7世纪,肃卫部首领达·左戎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大左戎为渤海郡王,封呼韩州为太守,管辖呼韩州。在唐代,邓州是通往朝鲜和日本的海上航线的起点。

⑤宋元:10世纪,契丹卢野阿宝统一契丹各部,接受汉朝封建文化,卢野德光获得幽云十六州。北宋和辽朝控制了以黄河口为界的环渤海地区,与南宋对峙的金朝控制了整个环渤海地区。金灭辽灭北宋,“绍兴和谈”后,迁都燕京,改称中都。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实行省制,其周边大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东北设辽阳省。

⑥明清:明成祖迁都北京,明长城东起鸭绿江。满洲里迁都沈阳,后又迁都北京。清初在环渤海地区设立盛京、直隶、山东三省,实行有效管辖。

(2)中国近代史:

①半殖民半封闭开始时期: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这是外国侵略军第一次进入渤海湾。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军北上,打到直隶,逼近北京。

②半殖民地半封闭形成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李鸿章开办开平煤矿、史静文同博物馆,筹建北洋舰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逐步建立了天津依莱牟机器厂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甲午战争期间,聂士诚在辽东浴血奋战,丁在威海战役中自杀。日军攻占旅顺、大连,进行旅顺大屠杀;北洋舰队在威海战役中全军覆没;马关条约占领辽东半岛与三重干涉。俄、德、英在瓜分狂潮中加紧了对渤海湾的争夺(略)。北京和天津是维新派的重要活动区域(报纸、组织和政治活动)。义和团起于山东,后发展到京津,在京津重创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建立衙门和联军司令部,殖民天津和北京。《辛丑条约》加强了帝国主义在环渤海地区的势力。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日俄战争后,日本控制了东北南部。护国运动粉碎了袁世凯的“帝国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环渤海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1905至1909,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五四爱国运动兴起,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④十年国共对抗: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殖民东北。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斗争。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企图把华北五省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

⑤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深入华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在华北开展“治安强化运动”。

⑥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大获全胜;华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石家庄;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在北平谈判。

⑦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以北京为首都。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处决了天津地委腐败分子刘青山,辽宁成为抗美援朝的重要后方基地。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的发展:沈阳机床厂、飞机厂、鞍钢等。

⑧勘探期和文革时期: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在环渤海地区建设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

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天津、秦皇岛、烟台、大连是沿海开放城市;环渤海地区是沿海开放经济区;大秦铁路建成通车;辽宁省中南部属于党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2.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

(1)中国古代历史:

(1)先秦:西周时,江苏苏州名吴。春秋时期,吴越先后统治南方,建都于江苏苏州和浙江绍兴。吴王在茯茶时,开凿了一条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汉水流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段运河。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末期的霸主。

②秦汉:秦末,项羽在江苏苏州领导起义。汉代惠济地区出产的格布,就是当时著名的越布。越布被汉光武帝列为贡品,所以越布一度珍贵(略)。汉代浙江温州的越人称为东岳。

(3)南北朝:222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王,后称帝。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在随后的420-589年(170年)期间,中国南方政权经历了宋朝、齐国、梁朝、陈朝四个朝代,都以建康为都城,史称“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爆发战争,大量劳动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江南的农业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再扩展到整个岭南和闽江流域。三吴地区的农业经济最为发达。江南的经济发展使得南北经济趋于均衡,为后来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吴国养蚕八代,缫丝质量很高。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建邺、扬州是著名的造纸中心。

④隋唐:杨迪在位时,开江南河接汉水,从而连接了江淮三大水系:长江、钱塘江、淮河。隋唐时期,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圩田广泛分布。释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影响了自然生态平衡。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已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开始超越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唐时期,越州(今浙江绍兴)盛产青瓷,尤其是秘色瓷。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中心的长江流域商业城市,素有“兴一益二”之称。尤其是扬州,经济地位已超过长安、洛阳,造船、铜镜业相对发达,夜市繁荣,也是与韩国、日本双边贸易的重要口岸。

⑤宋元:1127、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江浙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南宋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花逐渐取代亚麻,成为衣服、被子的主要原料。在元朝,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是北方漕运最重要的港口,也是大规模海运的起点。

⑥明清:1368,朱元璋称帝,国号明确,应天为南京。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主要是刘家岗(今江苏太仓)。明朝戚继光在浙江台州九战九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型“纱丝机”,分工精细。江南“织仍在松江,桨染仍在芜湖”。明代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区的纺织业发展成为手工业作坊,如苏州。这说明稀疏已经萌发了资本主义。清朝康熙年间,南京是全国商业城市。江浙一带的工商业重镇正在蓬勃发展。清代设立江浙省,管辖长江三角洲。上海属于江苏省。

(2)中国近代史:

①半殖民地半封闭时期:鸦片战争时期,葛、郑、王希鹏在江苏镇江英勇抗击英国入侵,为国捐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宁波和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鸦片战争后,江苏、松江、太仓的棉纺织业首当其冲,东南地区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地区。上海是外国侵略者最早在中国建立租界的地方。1853年,英法美侵略者通过镇压上海刀会起义,夺取了上海海关的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扩展到各个通商口岸(略)。《天津条约》开放南京和镇江为通商口岸,使长江三角洲的通商口岸达到四个。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1856年,天京大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②半殖民地半封闭的形成时期:洋务派在上海设立的主要企业有李鸿章设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军事)和上海海运招商局(民用)。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崛起。1866年,方巨赞与孙英德在上海创办了一家机器厂,后被英国商人经营的叶松造船厂兼并。梁启超在上海任《时事》主编时,发表过《变法通议》等论文。有人指出,政治改革是拯救国家免于灭亡的唯一途径。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上海成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之一。1912,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定都南京。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6月以后,上海工人罢工,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1921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它标志着中国的诞生。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引发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五卅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了上海商学联合会。1927年,为了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起义是陈独秀和周恩来胜利了。1927年,蒋介石创造了“四?12”反革命政变。18年4月,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4)国共十年对峙:1932日军进攻上海,成功了。二十八日事变,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指挥十九路军揭竿而起,奋起抵抗。国民政府不支持抗战,与日军谈判,签订《淞沪停战协定》(略)。1932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庆龄任主席,蔡元培任副主席。

⑤抗日战争时期:1937日军大规模进攻上海,史称“八?十三号事件。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随后组织了“淞沪会战”抵抗日本侵略。1937 12 13、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1938 65438年2月,汪精卫公开卖国,投敌。1940年3月,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日伪军在上海设立“特务总部”,杀害抗日爱国人士。

⑥解放战争时期:5月20日,1947,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学生聚集南京,举行联合示威,被反动军警镇压。被称为“五·二零惨案”(略)。4月21,1949,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先后解放南京、上海。

⑦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上海为中心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⑧探索期与文革:文革期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