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国防发展资料。
第一,建设强大的军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形成保卫国家的军事力量。
二是发展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努力研制、生产和改进有利于防御和作战的武器装备。
第三,加强军事训练,培养具有一定政治觉悟、军事素养和科技水平,能够掌握武器装备和作战方法的官兵。
第四,加强军事理论的学习,探索战争的本质和规律,研究战争的战略战术,用以指导战争的准备和实施。
第五,加强国防工程建设,做好战场准备和军事、通信、交通等设施,一旦发生战争,能有效地自救和灭敌。
第六,建立坚实的民防系统,在战争来临时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国防与国家息息相关,在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一人之国,都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以捍卫国家利益,抵御外来侵略。如果有国家,没有国防,或者国防薄弱,就难以抵御外敌入侵,就无法捍卫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安全,人民就无法安居乐业。
1840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对国防建设的忽视,中国“毫无防备”,时而遭到八国联军铁蹄的蹂躏,时而遭到侵华日军的烧杀抢掠,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国不设防,民不聊生”就是这个道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防建设,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防体系,拥有强大的陆海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比较完整的国防科研体系和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拥有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和后勤保障。先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使外国侵略势力不敢轻举妄动,不敢随意欺负我们。我们的人民以崭新的姿态骄傲地站了起来,自立了。
由此可见,国防是国家和民族安全利益的根本保证,维护国家安全、人民幸福、民族尊严和社会进步,甚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说“国防是一个国家的生死之道”,一个国家必须有国防。为什么国防具有威慑和实战双重功能?从国防发展史来看,国防斗争的形式不仅是战场上双方的武力较量,也是通过各种非军事形式的斗争。特别是以武力为后盾,通过非军事手段,制造威慑,迫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这种威慑形式在国防斗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
所谓国防的威慑功能,是指国家依靠能够构成报复的强大国防力量,从心理上遏制敌人对自己利益的侵犯,或者迫使敌人对自己的力量心生敬畏。这其实是古代“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思想在现代条件下的发展和运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有人预言20多年后会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50多年来都没有发生。虽然原因很多,但核威慑的出现是一个重要原因。战后,美苏展开了激烈的霸权军备竞赛,研制了大量核武器。目前,世界上有5万多枚核弹头,总当量约为6543.8+03亿吨至6543.8+06亿吨。如果把世界人口平均分摊,TNT的核力量平均是世界上每人两三吨。美苏拥有这些核武器的90%以上,其核力量足以毁灭世界数次。因为核武器破坏力大,威慑力大,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害怕报复和相互毁灭而敢轻易使用,所以没有人敢随便发动世界大战。
中国也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虽然与超级大国的核力量相比差距很大,但绝不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我们被迫反击,也会给超级大国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这也反映出中国的国防具备了核威慑的能力。但是,中国国防的威慑功能与超级大国有本质区别。对霸权国家来说,国防的威慑作用是威胁和恐吓弱国,进行核讹诈和侵略;对我国来说,用于防御自卫,反威慑反讹诈,使我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占据轻松的位置。
在充分肯定国防威慑功能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国防的实战功能。因为威慑获得的和平是有条件的,如果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威慑效果可能失效,战争可能爆发。一旦战争爆发,就要求国防发挥另一种功能,即实战的功能,依靠强大国防的力量,去打仗,打胜仗。因为当今世界还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世界,只有具备实战能力,才有威慑能力。一个国家如果战备意识薄弱,军事实力薄弱,武器装备落后,动员体系不完善,就不能说有威慑能力。战争一旦打响,没有强大的力量与敌人抗衡,只会被欺负被屠杀。这样的国防可以说是“国无防”。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的国防史就是这样一部历史。国家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屠杀,人民被日本侵略者烧杀掳掠,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威慑和实战是国防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功能。平时以威慑为主,战时以实战为主。威慑可以换来相对的和平,为实战打好基础;实战可以作为威慑的后盾,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性。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国防力量,为将来的反侵略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