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名将颜良简介;关羽斩首阎良的故事是怎样的?
颜良是东汉末年袁绍帐下的一名武将。颜良和文丑是袁绍军队中有名的勇敢的将军。孔融带颜良、文丑为袁绍军中武将代表,劝曹操小心。应该有很多人知道关羽斩首阎良的事情。如果关羽没有戴上象征投降的绿帽子,他也不会被关羽斩首。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交战。战事一开,沮授劝袁绍:“颜良性急,不能独任。”然而,袁绍仍然与颜良一起袭击了独自守卫白马的江草·柳岩。面对这种情况,曹操的谋士荀攸建议军队先在演金(今河南蓟县东)佯装渡河,摆出一副进攻袁俊后方的姿态,诱使袁绍分兵演金。然后,轻兵冲上前去,攻击白马,出其不意。操依计而行,袁绍果然西进,直抵演金。当曹操乘机领兵冲入白马,距其十余里时,颜良大惊,急忙出战。曹操派大将张辽、关羽为先锋,率先出击。关羽跃马前,见阎良军盖(将军乘战车,筑军盖)。他直冲过去,将颜良刺死,斩首。曹操下令大军杀来,袁俊大败而散,白马之围也就解决了。
颜良和文丑都是三国时期河北军阀袁绍的部下。他们相识多年,情同手足,曾多次在战场上并肩作战。他们是一对默契的战斗搭档。后人经常拿他们比较,讨论他们的武功孰高孰低。其实就武功而言,笔者认为两者是旗鼓相当的。对于袁绍来说,颜良对他就像文丑一样忠诚,是他信任的、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如果如实比较颜良和文丑的综合实力,当然难分伯仲。无论是在《三国演义》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历史中,阎良和文丑的战力都差不多。但在三国演义中,武将之间的实力差距并不是太大,偶尔也会因为天气、地理、人等等诸多因素而容易分出胜负。
比如关渡之战,颜良被关羽杀死,实力自然是一部分原因。然而两军交战时,场面混乱。关羽趁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了便宜。阎良毫无防备地冲上去打,战争输了。势头首先丧失。再加上青龙偃月刀势不可挡的锋芒,怎么可能不立刻毙命?换句话说,如果当时有足够的时间让颜良调整状态,冷静对敌,关羽可能不会一招之内轻易取其首级。
据说阎良死后不久,文丑也死在了关公的剑下。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他们真的属于命运共同体。总之,遇到关羽,注定是这两位三国领军人物生涯中最大的不幸。
黄河两岸有郭子仪和阎良的寺庙。当时禁止在供奉颜良的寺庙方圆十五里内设立供奉关羽的寺庙。但当地县令拒绝遵守,甚至命令演员在阎良寺庙会上表演一出关于三国演义的戏码,要他们亲自观看。结果当天的戏上演不久,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导致台上的演员在大风引发的事故中丧生。后来,在寺庙的十五英里范围内,当地人和牲畜因为瘟疫的传播而死亡。
是谁杀了阎良?
关羽斩首颜良,惩罚文丑,是《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的一个情节。它讲述了曹的将军关羽在曹操和袁绍骑着白马相遇时,杀死了袁阵营中的两名伟大战士颜良和文丑的故事。袁绍派颜良出征前,帐篷营里的谋士警告袁绍,颜良脾气有点急,不能让他单独出征。
然而,袁绍不听谋士的建议,一意孤行,让阎良在江草攻击柳岩。荀攸,曹操的谋士,让曹骏假装在演金过河,让袁俊误以为曹骏要偷袭他们的后方。因此,袁俊将分散他的部队到演金,以便曹骏可以攻击白马。袁俊被小君骗了,当颜良离白马十公里的时候,他已经看到小君在前面了。阎良大吃一惊,慌慌张张地准备打仗。曹操派张辽和关羽去攻打袁军,关羽骑马到队伍前面,看到对方大将颜良。关羽骑马进入袁俊,但在颜良反应过来之前,关羽冲到颜良面前,立即杀了颜良的头。袁绍和文丑得知颜良被曹军杀死,悲痛万分,决心与关羽开战,为好友颜良报仇。文丑和关羽打了几个回合,文丑感叹对方实力太强,于是文丑骑马沿河而去。关羽哪里舍得让文丑走?关羽追击她56点攻击,正要追上文丑时,关羽用绝技拖刀砍文丑。
《三国演义》中“关羽斩颜良,杀文丑”是经典故事。后来读者认为,文丑和颜良都是著名的武将,不可能被关羽轻易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