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指南针用于导航。哥伦布用什么来导航?
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世界上最早使用指南航行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和12世纪之交。朱昱在他的《平洲漫谈》一书中也记载:驾舟夜望星辰,昼望太阳。如果是阴天,使用指南针。许婧写的《宣和出使朝鲜图》中也有这样一幕:夜晚,不能在海上过夜,只能看星星前进。如果有乌云,用指南针判断南北方向。
早在战国时期,也有指南针的前身——新浪的出现。如果我们追溯一下,黄艳在蚩尤之战中发明的指南针也表明古人可以从北到南旅行。
在中国将指南针应用于生产生活后不久,阿拉伯的船只也学会了这种航海技术。哲学家恩格斯记载,磁针是从1180左右传到西方的。15世纪末,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四次航行,先后到达西印度的巴哈马群岛、南美的古巴、加勒比海北部的海地和乌拉圭西南部的特立尼达岛。
从时间来看,哥伦布一定是用了航海罗盘,也就是指南针,很难想象他在没有明确方向的情况下,如何在天气多变的大西洋上航行。但不得不提的是,哥伦布来到美洲大陆是出于对黄金的渴望,他误以为自己到了东方的印度,于是每周都把土著称为“印第安人”。
在神秘的东方技术罗盘的帮助下,哥伦布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但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他读了《马可·波罗游记》,这也是他对东方渴望的来源,因为马克在书中把它描述为“一片充满黄金的土地”,最终借助来自东方的指南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