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生于河南光山县,北宋陕西夏县涑水村人(今山西省运城市安义镇东北),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好学,特别是《春秋左氏传》。司马光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他的学术研究上。其中,最大的贡献是主持编纂了《子同治鉴》。《子同治鉴》是中国最大的编年史,总卷294 * *,贯穿古今,起于汉、赵、魏分晋的战国初期(公元前403年),止于五代末年(后梁、后唐、后金、后汉、后周),(宋太祖)末年(公元955年)之前。作者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按时间顺序记录了这1362年的史实。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解释清楚,让读者对历史事实的发展一目了然。
司马光从英宗叶平三年(公元1066年)到宗申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用了19年时间,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编撰《子同治鉴》。他在《资治通鉴》中说:“昼不足,夜次之”,“本书精力尽矣”。
司马光写了很多。除了《子简》,还有80卷《通鉴李》, 20卷《陆》, 6卷《关白公卿表》。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甚至医学方面都有研究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话》、《注古文经典》、《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亦舒》、《游山》、《续诗》、《医问》、《冷水故事》、《经典》、《司马文官集》。历史上,司马光曾被视为儒家三圣之一(另外两位是孔孟)。
在政治观点上,司马光主张法制永不改变,政治思想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更改”;在他看来,周王魏烈德任命晋朝大夫魏思为诸侯,是对“先王之礼”和“祖宗之法”的抛弃。王安石是政敌。
司马光一向简朴节俭,不喜欢奢侈浮华的东西。进入进士考试后,皇帝摆喜酒,酒席上只有他一个人不戴红花。他的同伴对他说:“这是神圣家族的礼物,你不能违背你的命令。”直到那时,他才插上一朵花。到了晚年,这件事被司马光写进家训,教育儿子司马康要注意节俭。
另外,司马光对父母特别孝顺。当他被任命为冯的时候,他的父亲在杭州做官,所以他要求在苏州换一个新的法官,这样他就可以更接近他的父亲,赡养他的父母。
司马光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担任并州总判官时,西夏人经常入侵这里,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于是司马光向上司庞吉建议:“建两座城堡控制西夏人,然后在这里招人种田。”庞吉采纳了他的建议,派郭恩去处理这件事。然而,郭恩是个愚蠢的人,他一夜之间就领兵渡河了。因为他不注意防守,所以被敌人消灭了。庞吉为此事被免职。司马光觉得很遗憾,三次上书朝廷自责,要求辞职,但未获允许。庞吉死后,司马光拜妻子为母,把庞吉的儿子当亲弟弟养大。当时人们一致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司马光性格直爽,在政治活动中也能坚持原则,积极执行有利于国家的决策策略。在举荐贤人、申斥汉奸的斗争中,他也敢违龙颜,宁愿直接去死,在朝廷与皇帝争论时,也不顾个人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