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如何加强边境地区管理的?有什么意义?
1,平定三藩。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叛乱;至此,清廷真正完成了统一,稳固了关内主权。从那时起,它就建立起来了,足以开始行政、财政和经济的调整和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前沿问题。
2.遏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扩张,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1685年,康熙出兵围攻jaxa,俄国侵略军投降。1686年,清军再次围攻亚夏尔城,俄军伤亡惨重。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7月14日),双方签订《尼布甲尼撒条约》。俄罗斯完全占领黑龙江流域的阴谋破产了。
3.平定西南:乾隆即位初年,以镇乞、用镇剿苗为义。后来免除苗族,尊重苗族风俗,耕地,精挑细选苗族令,减少了苗族的反抗,基本上把贵州苗族地区定了下来。从1766(乾隆三十一年)开始,乾隆三次出兵,最终占领金川。此后,这一地区废除了土司制度,改为郡县。巩固和发展了雍正以来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的成果。
意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
康熙皇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圈地归农民。
从1671开始,开始复垦的期限逐步放宽,规定复垦有成效,根据复垦量给予不同的岗位,促进了复垦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的荒地基本都被开垦出来了。1685年,康熙还规定民间新开垦的田地、亩地“绝不允许从背后圈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使自耕农受益。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属庄田改为“改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