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现状
2007年,我国能源矿产新探明储量大幅增加,新增大型矿床62处17个主要矿种,其中煤炭新增大型矿床41个,其中资源储量超过10亿吨的特大型矿床14个,净增448亿吨。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达7241.1.6亿吨,其中生产建设已探明储量1.86822亿吨,未探明储量达4538.96亿吨。
2006年2月1-65438+期间,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9882961.9万元,同比增长23.45%。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0923486.7万元,同比增长23.72%,累计实现利润6772666.2万元,同比增长25.34%。
2007年6月5438日至2月65438日,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644750.9万元,同比增长28.06%。2008年1-1期间,中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15538357.9万元,同比增长57.81%。
“十一五”时期是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最佳时期。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约占一次能源的70%。“十一五”规划建议进一步确立了“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基本战略,为我国煤炭工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新增煤矿规模约3亿吨,其中投产2亿吨,“十二五”为6543.8+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65438+2004年8月,我国煤炭进口量下降至1886万吨,环比下降18.11%,同比下降27.3%,已连跌6个月,且降幅进一步扩大。
2015 12 1,陕西省政府网站消息,为解决煤炭市场需求不足、价格偏低等问题,榆林积极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打造终端销售市场,畅通运输网络。2015、1-10年,榆林累计销售煤炭310万吨,其中河北省煤炭110万吨,山西省4000万吨,陕西省关中地区2800万吨,内蒙古2400万吨,河南省10万吨。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已发现的142种矿产中,煤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煤田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居世界产煤国前列。
中国聚煤期地质时代如下:早古生代早寒武世:晚古生代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中生代的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新生代的第三纪。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四个聚煤期的聚煤作用最强。我国含煤地层遍布全国,包括元古界、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各省(区)都有大小不同、经济价值不同的煤田。
中国聚煤期和含煤地层分布在华北、华南、西北、西南(云南、西藏)、东北和台湾省六个聚煤区。
在2014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中,国务院决定重点建设陕北、晋中、晋东、陕北、黄龙、宁东、鲁西、淮北、云贵、冀中、河南、内蒙古东部、新疆。数据显示,14大型煤炭基地2013年产量33.6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1%。一、市场发展分析——行业供求保持平衡
煤主要用于电力、钢铁、水泥和化学工业。从下游主要耗煤行业的增长来看,月度产量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6月5438-8月火电发电量222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7%;生铁产量40363万吨,同比增长12.76%;水泥产量117848万吨,同比增长14.66%;合成氨产量3439万吨,同比增长0.93%。
6-8月原煤产量216485万吨,同比增长18.10%,其中8月产量29580万吨,同比增长13.10%,环比增长0.27%。煤炭的产量并没有明显超过下游需求的增速。从供需增速来看,并没有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据渤海证券预测,今年煤炭的需求水平约为32.5亿吨,供应水平约为32.4亿吨。全年供求基本平衡。
——四季度全行业基本面可能保持稳定。
由于中央已将节能降耗纳入各地约束性考核指标,为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部分地区开始采取限产限电或关停高耗能行业等强制性措施,因此四季度能源需求较以往可能面临一定压力。
但四季度是北方冬季供暖季,也是传统的煤炭销售旺季。冬储煤购销逐渐开始,下游电厂补库存较为积极,市场交易将逐渐活跃,销量可能会有所增长。
两方面因素叠加,预计四季度煤价将保持稳定,可能维持小幅波动态势。但如果气象学家预测欧洲将遭遇千年一遇的冬季最低气温,可能会影响价格走势和煤炭行业的供求关系。二、市场特征分析1,超高的煤炭库存再次打压煤炭供需和价格。6月5438+10月上旬,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再次攀升至6230万吨的超高水平,库存可用天数也超过了21天。这种情况不仅明显减轻了电力企业“冬储煤”的压力,也打压了动力煤的供需和价格。
2.“寒冬”的预期和冬季的煤炭储备,或许能增添活力。进入10月份后,是煤炭的“冬储”季节。虽然目前电力企业煤炭库存仍处于高位,“冬储”压力不大,但由于“寒冬”概率较大,可能会对冬季煤炭供需产生积极影响。
3.煤炭进口对国内煤炭供需的支撑作用可能下降。煤炭进口将支撑未来一段时期国内煤炭供需的判断基于两个因素。第一,综合各方面考虑,国际煤炭供应和运输环境正朝着不利于中国煤炭进口的方向发展,这将给未来一段时期的煤炭进口带来变数。9月份以来,澳大利亚动力煤价格逐渐上涨,低热值的印尼煤日益成为中国煤炭进口的首选,推高了印尼煤的出口价格。其次,2009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分别达到110、11138000吨、12653000吨和1638。
4.2015,10,13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15636万吨煤炭全国进口,同比减少6647万吨,下降29.83%。此外,2015年9月,中国出口煤炭和褐煤73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月度出口量为2013年7月以来最高。虽然进口量在下降,出口量在增加,但国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第一,有利因素
1,政策方面。总的来说,一是2008年初,受雨雪冰冻灾害、春运高峰运输能力不足、部分煤矿停产整顿和提前放假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电煤供应紧张时,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分别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保障电煤供应和物资运输。二是年中煤炭尤其是动力煤价格快速上涨时,国务院发布公告保证动力煤供应,国家发改委两次对动力煤进行临时价格干预。三是从煤炭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出发,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在改革试点中加强了对分期缴纳矿业权价款的管理;国务院提高煤炭出口关税;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十一五”后三年关闭小煤矿计划的通知。
2.在技术方面。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新理念、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煤炭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首先,勘查开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二是装备水平提高,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三是煤矿瓦斯、消防等安全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第四,洁净煤技术加快了资源综合加工利用的发展。
第二,不利因素
1,煤炭市场波动加大。
煤炭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供求是最重要的因素。2009年,我国煤炭前期投资将集中释放。短期内煤矿建设规模过大,产能过剩压力增大,需求相对不足。短期来看,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电力等行业煤炭需求下降。煤炭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多快速增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产能快速增长。这些产能的陆续建成和释放,会加剧产能过剩的压力。
2、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提高a、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市场化的深入,煤炭施工企业也推向了市场,但煤炭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没有大的改变,机制不活。煤炭建设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是解决项目与企业关系的关键。项目与企业之间责任不清,关系模糊,激励不足,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太多,严重影响了煤炭项目建设管理的正常实施。煤炭工程建设管理只有创新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煤炭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过度竞争,低价中标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煤炭施工企业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部分法律法规不健全,人为因素、政策导向、行业行为甚至灰色交易较多。但是,市场经济的趋势不可阻挡,煤炭建设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煤炭建设项目管理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
投标风险类似于一般制造业的市场风险。我国建筑领域实行招投标制度后,建筑企业基本都会以投标报价的形式争取中标。为了获得工程项目,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拿不到项目,利润就无从谈起,投标付出的人、钱、物只能由投标企业支付。如果低价中标或者招标文件中存在不利条款,或者投标时存在计算错误、漏项、收费不当,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管理失误造成损失,再加上招投标市场的不规范操作和异常因素,都会给承包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二、原料压力风险分析
一是煤层的自然赋存条件;第二是生产者的管理水平;第三,对国家煤炭资源的态度;第四,采矿技术的复杂性;第五,占用矿业投资等等。乡镇煤矿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开采设施简单且资金占用少,对煤炭资源不够珍惜,原煤生产成本远低于国有煤矿。乡镇煤矿低50%左右,有的甚至低于65%。所以乡镇煤矿有低价竞争的优势。过度低价竞争对国有煤炭企业扭亏为盈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煤电是紧密联系的上下游产业,电力企业耗煤量占全国耗煤量的一半以上。煤电联营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可。煤是中国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因为资源的布局是无法改变的,必须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煤电矛盾,推进煤电一体化,促进产业整合。煤电联营的模式多种多样,如在煤矿所在地建立坑口电厂,变“运煤”为“输电”,加快发展UHV输电,提高煤电就地转化比例,减轻煤炭运输压力等。其次,煤电企业还可以签订长期煤炭供需协议,开展煤电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再次,大型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可以通过相互参股的方式组建煤电一体化企业。最后,煤电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联合上市、并购等形式推进煤电企业的战略合作。
2015年6月,内蒙古发布《关于支持煤炭转型企业和煤炭生产企业重组的通知》。宣布内蒙古煤企上下游重组拉开序幕,多家煤企与电力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目的是有效化解煤炭产能过剩,推进煤电煤重组兼并。中国很多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低电价、低煤价、高能耗的基础上的。煤炭市场价格的上涨反映了这些行业的过度能源消耗。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努力控制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增长,完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方面,要在项目许可、土地、环保、信贷投放等方面,对高耗能行业和过热行业收紧口子,提高门槛。另一方面,尽快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成本,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加快资源税费改革。
改革我国资源税制度,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实行以储量为基础、与回采率挂钩的资源有偿使用方式,一方面增加了煤炭资源的获取难度,增加了煤炭生产的前期投入和财务成本,使煤矿无法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会使煤炭生产企业更加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更加科学合理地配采,一定程度上遏制“集肥瘦”和盲目增产的行为。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成立于2009年7月,致力于推动煤炭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建立高度信息化、标准化、开放性的煤炭电子交易平台和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
随着煤炭行业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提出了“成为全球领先的煤炭行业整合者”的愿景,并以“打造煤炭交易和煤炭供应链服务标准,优化煤炭行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价值链高效协调,推动煤炭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为使命,明确提出了打造“煤炭交易和煤炭供应链服务平台”的战略定位。
依托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远东、越南、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煤炭产区,辐射东北亚主要煤炭消费市场,通过集约化交易平台和电子化交易系统,提供公开、高效、可信的煤炭现货交易服务平台。同时通过金融、物流等专业服务商的引入和整合,为交易提供信息、仓单质押监管、预付货款、结算、库存管理、代理采购、结算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