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的价值或优点。

司马迁写《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体例,班固紧随其后,写了《汉书》。《汉书》记载的是西汉的历史,所以也叫前汉书,后汉书记载的是东汉的历史。《汉书》不仅在体例上与《史记》基本相同,而且在作者和写法上也很相似。班固的父亲班彪写了六十五本列传补充史记,记载了西汉的历史,但只到汉武帝时期。班彪去世时,他的书还没有完成,班固继承了父亲的志向,继续写作。这期间,班固被指控私学国史,因此被捕入狱,手稿被抄。他的弟弟班超赶到洛阳为他写了一本书,同时当地官员也把他的手稿送到了京城。汉明帝看了,认为班固出类拔萃,就让他在京城做兰台史(兰台是收藏汉朝皇家藏书的地方)。所以《汉书》可以称之为官书,因为它是经皇帝许可而写的,与《史记》不同,后者是私人的历史。

后来班固和外戚窦宪一起攻打匈奴,大有冲冠之势。他的奴隶当时就敢侮辱洛阳。窦宪自杀后,其党被整肃,于是趁机逮捕班固。永元四年(公元92年),班固死于狱中,享年61。班固死后,还有八张表和《田》未写,汉武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上,又协助班昭写了《田》。因此,正如清代学者赵翼所指出的,这部《汉书》是由表、顾、赵、徐四人共同完成的,历时三四十年。

《汉书》包括传记12篇、表8张、录10篇、传70篇,共100篇,被后人分为120卷。其编年史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止于王莽帝皇四年(公元23年),共有229年的历史事件。《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所以《汉书》经常使用《史记》的内容。但由于两位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选材标准的不同,《汉书》对《史记》的使用也有增、删、改。汉武帝以后,也就是赵、宣、元、成、哀、平廉七个朝代的历史,在《汉书》中最为详细,这也是《汉书》的主要内容。除了班彪的传记,班固还利用了刘向、刘欣、杨雄和尚丰王的一些成果。《郊祀录》部分抄袭《闭经》,由杨雄补充,部分人的书信、奏折也自始至终完整收录在《汉书》中。因此,郑樵曾在《同治》中嘲讽班固为“华而不实,无学问,专抄袭之人”。其实班固就是那个时代的人:写书不留名更普遍。

《汉书》虽然沿袭了纪传体,但与《史记》相比也有所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此外,《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为“纪”,把“传”省称为“传”,取消了“世家”。汉代的世家大族都被收入《列传》,这些变化被后世史书继承。

《史记》有八部,以《汉书》十部代替书籍,并增加了刑法、五行、地理、艺术四部新志。其中,《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记述了法律制度的演变和一些具体的法规。《五行志》记载了从《春秋》到西汉末年的自然灾害及其解释。地理志记载了当时郡县、国家的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户籍数量,以及当地的物产、经济发展、民情风俗。《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全国性图书目录,考证了各学术流派的源流,记载了现存的图书。

班固曾批评司马迁的《史记》“不以圣人是非,而以经典是非”,指责司马迁的思想和观点与儒家圣人和儒家经典不同。其实这就是司马迁的高明之处,他超越了他的时代。在韩曙,班固完全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这受到了他所处时代的限制。班固曾嘲笑司马迁学识渊博,却无法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免于牢狱之灾,不料班固自己后来也死在狱中。因此,南北朝历史学家叶凡在《后汉书》中写道?班固传里有一句“眼闭”的感叹:明亮的眼睛能分辨出别人的细毛,却看不到自己浓密的睫毛。

但即便如此,叶凡对班固的《汉书》仍有很高的评价,说班固的《汉书》“不激诡辩,不抑反抗,支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者百看不厌”,意思是《汉书》在其注释中不过激,不怪异,会使人。这个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班固的《汉书》是纪传体年表的奠基之作,后世的纪传体“正史”与其说来源于《史记》,不如说是抄自《汉书》。从这个意义上说,《汉书》可以和《史记》相提并论,是传记的典范,是史书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