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雁塔的来历?和唐僧的关系?大贤治呢?
相传,很久以前,莫杰托邦(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一座寺庙里的僧人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即鹅、鹿、犊)。一天,一群鹅在空中飞翔。一个和尚看到鹅,随口说:“今天大家都没东西吃。菩萨应该知道我们饿了!”话音未落,一只大雁落在和尚面前死了。他惊喜地告诉寺里所有的和尚,是如来在教育他们。于是在大雁坠落的地方,以隆重的仪式将其埋葬,建塔命名为大雁塔。玄奘,唐朝的一个和尚,在他629年到645年在印度学习旅行期间参观了大雁塔。回国后,在济安寺译经期间,为了存放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公元652年,在济安寺西院修建了一座模仿印度大雁塔的砖塔,称为大雁塔。这个名字延续至今。大雁塔因“唐僧(玄奘)取经”的故事而闻名。大雁塔前的慈恩寺提起慈恩寺和大雁塔,自然会想到唐朝的玄奘,他曾经主持寺务,领导佛经翻译界,创立佛教宗派。他亲自监督寺内大雁塔的修建。慈恩寺是唐代长安城最著名、最宏伟的佛教寺庙。它是唐朝皇家敕令建造的,是在皇室的赞助下建造的。它地位显赫,规模宏大。他是这里的第一任院长。这位传奇人物被尊称为“三藏大师”。玄奘,河南偃师人,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家。玄奘于公元628年从长安西行,历经艰难险阻抵达印度,并得到杰贤大师的悉心指导。公元645年他回国时,朝廷在济州举行了史无前例的盛大仪式。玄奘带回佛经657部,先后在鸿福寺、慈恩寺、玉华寺等地翻译佛经74部,总卷数为1,335。在中国四大佛教翻译家中,他翻译的书最多,译得最精。在唐太宗的要求下,玄奘还记录了他在17旅途中所经历的16、5438+00个城市和28个地区、国家的历史、山川、民风、物产气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汇编成《大唐西域记》65438+。自唐代以来,他不畏艰难,排除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广为流传。在此基础上,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了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的《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