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喝热水的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喝热水的习惯其实,喝热水的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孟子曾经说过:冬天要喝汤,“汤”指的是热水。
但是喝热水的习惯还没有养成,也就是说从古至今我们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喝热水。相反,人的饮水习惯和国外人差不多,都是喝凉水。
唐朝时,日本僧人来到中国,看到人们用来招待贵宾的饭菜都是空饼和凉菜。这种情况即使到了清末依然存在,山上一些寺庙提供给香客的食物也是凉的。
显然,在5000多年前神农尝百草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茶,并把它作为一种药物用来治疗疾病,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如何用热水来烹饪它以供实际使用,尽管当时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茶文化。
那么,为什么已经会用开水的人还要继续喝凉水呢?归根结底是因为燃料不足。
那时候,碳是贵族阶层买得起的,除了做饭和烧水。
而那些普通人自然没有这个待遇。他们做饭的时候会去山上砍柴做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辛辛苦苦砍的柴火一定不能随便用。应该是用来生火做饭的。如果有个专门烧开水喝的媳妇,这种行为在婆婆眼里就毁了,婆媳大战不可避免。
因为烧水比做饭更费燃料,所以成年人和健康的孩子一般不喝开水。只有老人和生病的孩子才会用开水缓解病情。
即使到了清朝,贵族中仍然盛行喝热水预防腹泻的习惯,老百姓也可以喝凉水。
宋元时期,茶馆、茶楼开始在大街小巷兴起,饮茶之风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这个时候,普通人还是负担不起烧水、煮茶的费用。因此,当他们想喝茶时,他们通常会花一些钱来茶馆或等待茶商上门订购一些茶叶。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真正开始认识到喝热水的好处是在民国时期。与此同时,政府意识到公共卫生非常重要,因此开始向人民推广饮用热水。
虽然政府大力鼓励人们喝热水,但燃料短缺一直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当时农村和偏远地区还是以冷水为主。
但有历史学家考证后发现,喝热水的习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当时自来水水质确实很差,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当时在单位和小区都设立了开水房,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给每家每户送热水。
此外,在工作人员也宣传了喝热水对人民健康有好处后,这个习惯也被保持了下来,人们开始习惯喝热水。就连普通人都知道,多喝热水对身体有好处。
古代有喝热水的习惯,但只存在于贵族阶层。现在,这种“贵族特供”已经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