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的历史演变
唐朝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在西南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州,有今天赤水的西州、林州、能州。北宋大观三年(1109),赤水正式行政建制,隶属子洲仁怀县,县城现为复兴镇。宣和三年(1121),撤子洲,仁怀郡降为堡,划归泸州合江郡。南宋端平二年(1235),仁怀堡改为亳州宣威部管理。
元朝时,播州宣传慰安所所长杨邦贤降元,将仁怀堡、武都城(今习水土城)为仁怀、古祠(元代行政建制名称之一),并派巡察到原仁怀堡。元末,明于震在重庆建立“夏朝”,改仁怀、古祠为淮阳县。
明朝初年,朱元璋灭夏,淮阳郡废,归亳州宣威司管辖。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编了一部赋税征收黄皮书,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整顿和设置李佳。今天的赤水地区属于亳州的任丽、龙门里(又称下赤水里)和上赤水里的一部分。万历二十九年平播,实行“还土归流”政策,以为臂膀,龙门立、商。因为早年废弃了原仁怀县所,首任知府曹一可计划在赤水河中游的土城设新县。但碍于当地姓氏,他不得不在赤水河下游修建柳园坝(又名梨园坝,赤水市院现所在地),与泸州合江县隔河相望。
清朝还是明朝建立的。雍正六年(1728),随遵义府划归贵州。雍正九年(1728),知县杜泉住在“江南之地”、“官民不便”的仁怀县边境。请允许他迁到仁怀县南部的李立波,仁怀县从柳园坝迁到人间,原县改为遵义政府驻防管理。乾隆三年(1738),经吏部讨论,将仁怀县的仁怀、河西、土城划归老城总判管理,又称遵义分府。
乾隆十年(1745),贵州巡抚张广泗请求准许疏浚赤水河,使铅铜入京,川盐入黔,次年工程竣工。自此,赤水河成为川盐进入贵州的重要通道。各地商贾云集赤水,大批流民涌入烧炭植靛。以盐运和竹木为主的经济发展迅速。乾隆十三年(1748),遵义分院改为遵义堂,又称仁怀堂。
乾隆四十一年(1776),遵义厅改为仁怀直隶厅,由贵州储粮道管理。盐运的发展吸引了四个乡镇的农民加入盐运工人的行列,形成了赤水地区最早的无产者。他们受到船主的剥削和压迫,生活非常艰难。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待遇,嘉庆十七年(1812),盐运工人自发组织起来,要求提高运输价格,给船主以沉重打击,清朝统治者扰乱了盐运秩序。他污蔑船夫为无赖闹事,逮捕监禁运盐工人的组织者,镇压赤水地区第一次工人自发运动,但船主后来略微提高了工人工资。
青县、贵州起义时,赤水虽远离起义中心,但仍有小规模起义,都被少数人镇压。同治元年(1862),石达开率太平军两次越境,在王龙、七里坎、复兴、盐井溪、牛鼻雷、空坛桥、、石牛岗、官渡等地与地主武装应永和清军展开激战。同治二至三年,一方面军数次进入赤水地区,与清军团练在四面、小金驿、大金沙、冲盘、王龙、石堡等地激战。
光绪四年(1878),四川巡抚丁宝桢请求许可,对川盐进入贵州四大港口的航道进行整治。至光绪六年,赤水河茅台至合江段30余处浅滩得到整治,上下船只装载量普遍增加。
光绪三十四年(1908),随着贵州储粮道的废除,仁怀直隶厅改为赤水厅,隶属遵义府,因与仁怀县同名。
1911辛亥革命爆发,驻军城市新军重建,赤水官员宣布退役,地方士绅成立达汗赤水军政府。次年,军政府的权力再次交给了同治,即原赤水堂,引起了国内同志会的强烈反对。以姚成武为首的同志纠集千余人前往赤水厅城,要求满清官员交出政权。后来因为大军压迫而失败,姚成武等人被杀。
1914年,撤销赤水堂,设立赤水郡。
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驻守赤水的和记生团奉命在桐梓与护国军会合,离开北部的綦江。城内防守空虚,只有省县联防团负责防守。当北洋军先头部队到达鲢鱼溪时,赤水禁卫军立即上阵,击退了北洋军的进攻,迫使其退守第一城地区。同时组织军饷支援蔡锷将军领导的护国联军,为护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65438年至0924年,周西成率领黔军第三师从四川到达赤水,并以赤水为扩张基地,先后在赤水建立了崇武军校、兵工厂、造币厂、郭芙厂、电灯厂,为桐梓军阀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5438年至0925年,周西成从赤水到桂阳任贵州巡抚。
1929年,以* * *党员梁、为首的一批* * *党员来赤水活动。通过开办平民夜校,在青年和兵工厂工人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贵州最早的中国* * *生产党组织,梁任书记。中国红十字会特科成立后,先后领导了兵工厂工人罢工、反对建教堂、抵制日货、农民“大吃货”和破产分粮等在赤水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活动,得到了劳动群众的支持和关怀。1934年秋,赤水特治被摧毁,大部分党员被捕,少数被转移到外地。
1935年65438+10月,中国工农红军到达赤水,拉开了“四渡赤水”战役和序幕。他们与数倍于自己的川黔军浴血奋战,分别从土城和侯元首次过赤水河,甩开敌人进入川南,赢得了战役的主动。此后,华中卢希安县中央县委在池河边界的石鼎山发动起义,在川黔边界建立工农红军游击队,响应中央红军的行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后,起义被镇压下去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敌后援会赤水分会成立,全县人民投入支援抗战洪流。大批热血男儿参军抗日,在抗日战场上洒下热血。1938成立赤水特科,开展统战工作,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1941年,赤水支部被毁,支部书记被敌人杀害,支部成员转移到外地。
1947年,中央* *川南工作委员会迁至袁。1948因敌特破坏转移到四川荣县。
从65438年到0949年,全县各级党组织发展到600多人,成立了两个区委和七个支部。同年5月,成立了临时工作委员会。
1949 12 1、赤水解放,成立县人民委员会和治安总队。1950年2月,赤水县人民政府成立,正式接管原赤水县政府的权力。随即,在赤水县委的领导下,开展了征粮运动、反匪运动和禁烟运动。平定土匪后,实行减租退押,取消农民债务,进行土地检查和分户估价,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全县失地农民分得土地654.38+0.5万亩以上,基本满足了贫农和雇农对土地的要求。
1952至1953年,开展了水上民主改革运动,消灭了航运业的反动封建势力,建立了工人当家作主的新秩序。
从65438年到0955年,私营工商业者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90 65438+2月,赤水县撤销,建赤水市。1991年7月,调整县级以下行政区划,撤销原六区一镇36个乡(镇),新建9个镇、5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
1997年6月,因遵义地区撤销,设立遵义市,赤水市改为省直辖市,后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委托遵义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