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主义和折衷主义在19世纪盛行?
折衷主义I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盛行。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建筑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风格,所以也叫“套仿”。
在这个阶段,建筑史的研究非常繁荣。很多人测绘,素描,新发明的摄影术对建筑史的研究有很大帮助。此时的建筑史纯粹是为了模仿历史风格,所以侧重于建筑的外在特征、技术和细节,为各种历史风格总结出一套标准的特征。还有,为了方便业主,给这些历史风格一个评价,比如:古典主义代表正义,哥特式代表虔诚,文艺复兴代表优雅,巴洛克代表财富,等等。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和北美的建筑史是相通的,国界的意义已经很小了。
18世纪中后期,各种动力纺纱机和织布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预示着带来“机器时代”的工业革命的开始。生产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变化。人们需要在其他地方扩大生产和做生意,因此横跨欧洲大陆的铁路网已经铺设完毕。再加上考古学的进步,出版业的发展,摄影技术的发明,国际技术文化交流可谓易如反掌。生产力的大发展导致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富裕、追求个性的普通人开始让设计师实现自己的审美诉求,进而开发出不同于贵族主导的丰富多彩的产品风格。此外,新的利益集团已经壮大,并希望获得经济主导权,因此政治风起云涌。社会形势极其复杂多变,体现在设计发展上就是一场利益盛宴。
“折衷主义”这个词最初是用来形容建筑领域的。我很赞同一位建筑理论家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折衷派实际上非常理性地宣称,没有人必须盲目接受来自过去的单一哲学体系(或单一建筑体系)的遗产,同时拒绝所有其他遗产。”他们虽然没有创造一种新的设计风格,但是他们通过学习和吸收传统的精华,起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作用,这种作用并不低于创造一种新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