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名称的由来
各个民族的名字大多都有自己的起源,很多都有特定的含义。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住宅名称的转换
一个民族必须生活在一定的地区,组成一个群体,共同获得生活资料,才能延续民族,发展进步。民族迁徙经常发生,但更多的时候,一个民族一旦选择了特定的生存空间,就会长期生活下去,所以民族的名字是和地域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保安族过去住在青海务农和放牧。明朝政府在这些保安人员聚居的地区设立“保安站”,修建“保安镇”。久而久之,“安”逐渐从地名演变为族群名。
“门巴”就是住在门角落里的人。“门角”是藏语,意为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平原地区。
“洛巴”在藏语中是“南方人”的意思,因为他们生活在藏南。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县的咸安和水原一带。这些地区在历史上被称为毛南族、毛南族或毛南族,因此得名毛南族。80年代毛南族更名为毛南族。
怒族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生活在云南怒江流域。
独龙族因生活在独龙江上而得名。
赫哲族的族名来源于赫哲族人自称的“赫哲族”,意为居住在“下游”或“东部”的人。因为他们世代生活在东北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以捕鱼为生。
东乡族因居住在贺州(今甘肃临夏)的东乡族而得名。
(2)经济生活的折射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特定的地域,还需要经济活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会形成一个民族经济生活的特征,特定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不仅会成为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而且会成为这个民族的外在特征,转化为这个民族的称谓。
“鄂伦春族”是鄂伦春族人的自名,有两层意思:“用驯鹿的人”和“住在山里的人”。因为驯养野鹿是鄂伦春族经济生活的一大特色,也是他们的一大特长。
鄂温克族的意思是“住在山里的人”。这是他们生活环境的特点,茂密的森林是他们的故乡。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自称,意思是“山里的游牧民族”。
佤族自称“山民”,居住地是著名的佤山。
拉祜族人称老虎为“拉”,把肉放在火上烤,使其有“胡”味。拉祜的意思是用火烤老虎肉。可见这个民族曾经是一个敢于猎虎的勇敢民族。
畲族在古代以搭棚、刀耕火种的方式在山里生活,所以被称为“畲族”。畲字包含“人显田”的结构,意为刀耕火种,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耕田。
(3)历史生活的记录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那些不平凡的历史有时会被编入国号。
“哈萨克族”的称谓记录了历史的艰辛。哈萨克族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其他部落的压迫。为了摆脱奴隶制,他们东移,回到家乡,因此被命名为“哈萨克”,意为“避难”、“脱离”或“自由人”、“士兵”。
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族乡的基诺族,自称基诺族,意为“舅舅的后裔”或“敬舅舅的民族”。从这个姓氏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出母亲的社会特征:母亲处于主导地位,叔叔是老大。
土家族历史悠久,很早就定居在湘西和湖北省。自称“比兹卡”,意思是当地人。自称是本地人,宗族叫“土家”。
(4)国家意志的外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会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上,也会在他们的心里跳动,进而转化为民族称谓。
蒙古人的民族名称意为“永恒的部落”。
裕固族人习惯称自己为“瑶户儿”和“西拉裕固族”。1953年,根据民族的意愿,取与“耀胡儿”相近的“裕固”二字作为民族名称,意为“富强、安定”。
“维吾尔”是民族自我宣言,意为“团结”、“联合”。
彝族原来写的是“彝族”。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将“衣”改为“衣”,并幽默地解释说,“衣”包含“米”和“丝”,能有温饱就不错了。彝族人民赞同毛主席的意见,于是“彝”改为“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