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寺的历史
赵普庙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刘闲湖公园。这座寺庙建于南朝宸妃元年(567年)或北齐元年(550-577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朝建于567年,是南朝宸妃统治的第一年。当时寺内有石佛基座,雕有飞天造像;还有李咏写的《尊圣大拉尼经》经典建筑,还有一座八角十三层石塔,现已不在。
唐代时,这里是法香宗第三世祖赵辉大师讲法的地方。师傅是山东淄川人。他是玄奘和窥基的弟子。精通唯法而学,被称为“子洲大师”或“子洲宗师”,被誉为“山东又一”。著有《显中国边疆智慧论》、《以明为基的义论要义》等,还懂《大保集经》,为阐发只知法宗的教义作出了突出贡献。据史料考证,日本律宗的流传,最早起源于唐子时的命理大师赵普寺。当时寺内有石佛基座,刻有飞天造像;还有唐代著名书法家李咏写的一个经典建筑叫尊圣达拉尼经,还有一个十三层八角石塔,东西变了,不在了。据《淄博市志》记载,淄博佛教始于东汉,南北朝时建寺造像之风渐盛,隋唐五代及宋元明清时期梵天寺盛。
1949至17期间,赵普寺仍保存了完整的山门正殿、石刻大佛、砚经典建筑等大量珍贵文物。然而,十年浩劫让这座千年古刹消失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落实宗教政策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子城明-高盛的倡导下,重建的准备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半年的寻找,我先得到了两块石碑;清顺治七年《重修古州赵普寺正殿》载:“子洲城近郡部古寺,有天然石佛,甚大。如果看出处的话,人力独一无二,大自然都在,真是不可思议。这真是一个伟大的世界观。”清雍正二年,重修赵普寺序碑,上书:“子仪治之东,旧赵普寺。文人,又称佛寺,石佛不擅雕自然。每逢节日,游客如蚁,我是名胜。”为了重建古寺,大德明-高盛跑遍了紫城村,终于在淄博日报记者陈文祥先生手中找到了一张拍摄于1964的石佛照片,为恢复石佛原貌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