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被称为“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陆地恐慌战”的战役是什么?
1941 6月22日凌晨,希特勒悍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未宣战的情况下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为了实现巴巴罗萨入侵苏联的计划,希特勒做了长期而周密的准备。他将炮兵和装甲部队的精华秘密转移到苏联边境。为了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希特勒将进攻日期从原定的5月中旬推迟到6月中旬。然而,希特勒的作战计划被英美等国的情报部门获悉,苏联著名的侦察员理查德·佐尔格也在东京得知了这一重要消息。他们都以最快的速度给苏联情报部门发去消息,表示德国将在两周内进攻苏联。但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对这些来自各方的信息表现出莫名其妙的固执。他死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相信希特勒会背信弃义地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由于入侵德国准备不足,加上希特勒的闪电式进攻,天上的飞机狂轰滥炸,地上的坦克横冲直撞,苏军兵败星散。战争初期,德军运用快速突击、重点突破、大胆渗透、分割包围等正确战术,屡屡得手。尤其是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战役中,德军抓住了斯大林错误决策的机会,成功制造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包围圈战争。根据“巴巴罗萨”计划,入侵的苏联军队被分成三个集团军群:北部、中部和南部。南部集团军群由罗马尼亚第6、17、11集团军群、1坦克集群、第3、第4集团军群和一个匈牙利快速军(***57个师加13旅),以及第4空军和罗马尼亚空军* * * 65433组成。其总司令是冯·伦斯塔德元帅,任务是进攻基辅,歼灭第聂伯河以西乌克兰境内的苏军主力。驻扎在乌克兰的部队是苏联西南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的右翼部队,总司令是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布季奥尼元帅。战前,苏联统帅部认为,如果希特勒进攻,一定会夺取苏联粮仓——顿巴斯的乌克兰粮食、煤炭和铁,巴库的石油。所以这个方向的驻军是最强大的,达到一百万,总数是西、西北两个方向的总和。从这个方向看,苏联似乎更有优势。苏联* * *西南方面军有86个师,包括3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 * *拥有5000多辆各种坦克,而南德集团军* * *只有57个师,13旅,其中作为突击尖刀的克莱斯特1装甲集群只有9个坦克和摩托化师,600多辆坦克。德军总司令冯·伦德斯特元帅深知,要想在战争中占得便宜,必须依靠速度、奇袭和对手指挥官的失误。不幸的是,他的对手,苏联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布季奥尼元帅和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诺波斯海军上将都是无能的指挥官。1941年7月至9月,苏联西南方面军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右翼部队的配合下,在广阔的乌克兰平原上与法西斯德国及其附庸国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西南苏军44个师防守基辅,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以40个师发起进攻,企图突破苏军的设防区域,在途中夺取基辅。7月7日,德军突破苏军防线,迅速攻占别尔德切夫和日托米尔。6月11日,德军坦克1集群的先遣部队,两昼夜前进了6550。被封锁在基辅以西15 ~ 20km的设防区。德军在行军中未能攻占基辅,于是加派第六军进攻基辅。1坦克集群从别尔德切夫向东南方向移动,企图包抄苏军第6军和12军。德军的正面进攻和随后的侧翼进攻把西南方面军分成了几个小组。到目前为止,德军已经在西南方向推进了300 ~ 500公里。从7月中旬开始,德军大规模进攻基辅。经过近一个月的激战,德军仅推进8 ~ 10公里,仍未能攻占基辅。希特勒见进攻无望,改变战术,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就地休整,将第2、第3装甲集群从斯摩棱斯克调往南方,准备在基辅外围包抄围歼苏军主力。8月2日,德军1装甲集群和17军从南北两面夹击。在基辅以南的乌曼盆地,苏军6军和12军形成包围圈,苏军拼死突围,但失败了。到8月8日,这两个集团军的65438+万余人除壮烈牺牲者外全部被俘,两个集团军的指挥官穆齐琴科和博内克林也成了俘虏。8月20日,1941,德军到达第聂伯河。此时德国中部集团军群与南部集团军群的距离为550公里。如果两个集团军群由一条直线连接,那么这条直线的中心距离后方大约500公里。也就是说,德军的进攻区域类似于一个等边三角形,苏军西南方面军的主力就在三角形之间。希特勒乘机于8月21日发布第35号令,命令德军歼灭苏联西南方面军第5军,然后占领克里米亚顿涅茨克盆地的工业区,切断对高加索地区的石油供应。8月25日,由闪电战专家古德里安率领的第2装甲集群率先脱离中央军群,向南冲去,直奔乌克兰大平原,扑向布季奥尼元帅麾下的百万大军。古德里安的强大部队从苏联人群中蜂拥而过。它穿过了右边的苏联第5军和聚集在戈梅利周围的其他被击溃的残余部队,绕过了左边库兹涅佐夫和额列缅科指挥的苏联军队。同时,冯·伦斯特德认为,苏军第五军为了保卫基辅,会不遗余力地与德军对抗,战争会非常激烈。为了实现希特勒的计划,必须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恐慌战争。隆德向陆军总部建议,17军渡过第聂伯河,1装甲集群以最快速度突入苏军后方,在基辅与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汇合,形成对苏军的包围圈。到8月底,苏军失去了第聂伯河西岸的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别里斯拉夫和赫尔松最后三个据点。9月初,德军第1装甲集群在强大空军的配合下,向西南左翼发起进攻,突破苏军第38军的防御,渡过第聂伯河,在克雷门丘克建立了稳固的桥头堡阵地。与此同时,由北向南潜入基辅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也取得了进展。至此,德军围歼基辅苏军的意图已经暴露。本来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苏军应该主动撤退,避免被围。但由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斯大林命令西南方面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不仅原来的守军不走,还从全国各地抽调大量兵力到基辅,这正是德军想要的。9月4日,冯·伦施塔德元帅看到苏军落入陷阱,立即夺取战机,命令17军跳出桥头堡阵地,立即进攻,1装甲集群迅速向北推进,从而拉开了基辅大围歼的序幕。双方* * *投入超过654.38+0万兵力,在广袤的乌克兰平原上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装甲战。其中德军投入了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和两个装甲集群的581坦克;苏军* * *投入7个集团军,70多万人。根据部署,德军全线出击,于9月10日攻克军事要地罗姆内。苏军发现德军在他们后面,立即向布季奥尼元帅报告,请求撤退。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兵显然意识到了部队的危险处境,同意撤退。但斯大林从莫斯科下达命令,禁止撤退,苏军只好眼睁睁看着德军包围自己。9月13日晚,德军攻势取得重大进展。几天的激战暴露了西南军的两翼,形势十分危急。经布季奥尼批准,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诺博斯飞往莫斯科,满足斯大林关于准许撤退的请求,但斯大林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并严禁任何形式的撤退。斯大林大怒,命令苏军不仅要守住基辅,还要对德军第二装甲集群实施反突击。基尔诺博斯不情愿地回到了军队,随后斯大林解除了budyonny的职务,由铁木辛科元帅接任。季莫申科上台后,发现形势非常危急。战场上的情况表明,西南方面军已经到了决一死战的地步,只有撤退才能避免全军覆没。季莫申科派他的参谋长去莫斯科见斯大林。斯大林这一次完全没有露面,只要求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传达他的指示:保卫基辅及其周边地区。9月14日,德军发起包围苏军的最后进攻。1装甲集群的16师强攻卢宾,第2装甲集群的3师强攻洛科维察,距离40公里。为了使两个师会师,形成对苏军的完全包围,德军派出了一支由上尉·沃特曼率领的队伍,执行两个师之间的联络任务。这支队伍真的很小,小得不可思议,一辆坦克载着一个电台,几辆军车和两名军官,45名士兵和两名记者。队伍沿途大胆穿插,奋勇作战,最终在苏军中杀出一条血路。9月15日,德军两军南北会师,从而完成了对基辅以东210公里的洛克维卡的包围,基辅及周边地区的苏军被团团包围。1941 9月16日,战争史上最大的恐慌袭击开始了。苏军第5军和第21军位于包围圈前沿以北。在德军极其猛烈的突击下,两个集团军群四分五裂,互不相顾。死守基辅的苏军37军三面受敌,被困在半径25公里的区域内。苏联第26军腹背受敌,处处挨打。苏联第38军被各师包围,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季莫申科不得不下令突围,指挥上述5个集团军的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诺博斯认为,他的撤退提议已经遭到两次训斥。此时,他仍然心有余悸。他甚至怀疑突破命令的真实性,于是立即与莫斯科联系。17年9月3时40分,曾下令坚决不撤退的沙波什尼科夫终于同意撤退。然而,撤退已经来不及了。虽然下达了突围的命令,但德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苏军官兵毫无准备地突围。整个苏军司令部都失败了,陷入了混乱。17,没有任何有意义的突破,苏军把自己向死亡的悬崖又推近了一步。9月18日,突破命令下达后的第二天,苏军集中了强大的兵力和坦克,向德军第16装甲师发起了第一次突破。苏军士兵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喊着“乌拉”,冲向德军阵地。德军很快陷入危机,就在这时,德军援军赶到,击退了苏军的冲锋,第一次突破失败。同一天,在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阵地上,双方也展开了激烈的突围和反突围战。苏军出动1骑兵师和2个坦克旅突围,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包围圈,但德军第3装甲师形成了新的包围圈。战斗更加激烈,战场成了名副其实的杀戮场。到处都是人和牲畜的尸体,各种武器装备散落在战场各处。坦克变成了一堆堆废铁,军车乱七八糟地躺在田野里,死去的士兵被烧成了黑色的木乃伊,歪歪斜斜地挂在门上。被炮火烧坏的树枝上到处挂着断肢,鲜血流过山野和地面。一群群苏军士兵密集地、成群地冲锋,无数寒光刺刀举在胸前。他们被四面楚歌的德国人的枪炮击倒,直到最后。广阔的田野上布满了他们的尸体,呈现出褐色。9月20日,苏军组织了第二次大规模突破,一度在德军阵地上打开了缺口,但很快被德军的反突击击溃。至此,苏军已无法进行有效的突破攻击,包围圈内苏军士兵的命运已定。当天,陆军司令基尔诺波斯、政委布尔梅恩斯科和总参谋长图皮科夫在突围战中英勇牺牲。为了迎击被围的苏军,铁木辛科出动数支陆军部队从包围圈外向包围圈内进攻,试图挽救西南方面军全军覆没的局面。但由于方向的偏差,他们遇到了德军17军的坚固防守,始终没有成功,从而使被围的苏军失去了最后一丝希望。19,苏军统帅部下令放弃基辅。西南军继续在围城中战斗。在德军第六军的猛烈进攻下,苏军放弃了城防要塞和外围工事,炸毁了第聂伯河上的桥梁,退守城市。市内党政军高官赫鲁晓夫、布季扬尼、季莫申科乘飞机逃离基辅。德国人很快占领了基辅。英国战地记者亨利·摩尔(Henry Moore)曾写道:“布迪约尼的庞大军队被包围了。在没有燃料和弹药的情况下,整个苏军营拿起刺刀,向德国坦克、大炮和机枪发起了密集的冲锋。结果,成千上万的士兵被杀。扩音器把斯大林鼓舞人心的讲话传遍了整个战场。很多士兵被杀的时候还被他的声音包围着。虽然没有希望,但苏军仍然进行了激烈而顽强的战斗,即使是只要能靠近的地方。”这场令人震惊的杀戮持续了五天五夜。到9月26日,一切归于平静,基辅在世界上罕见的最大规模歼灭战中沦陷。“基辅战役中,苏联西南方面军全军覆没,布良斯克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受到重创。近百万红军战士,除死者外,66.5万成为战俘,大量武器装备落入敌人手中。所有这些战俘都被带到了战俘营。他们面临着极其悲惨的命运。在那里,他们要么被屠杀,饿死,被奴役至死,没有一个能活下来。基辅苏军保卫战惨败,使得整个苏德战场的形势对苏军更加不利。德军占领基辅后,出至哈尔科夫工业区、顿巴斯、克里米亚,西南门户打开,莫斯科受到严重威胁。苏联失去了在西南的全部军力,不得不从远东和西伯利亚调动大量兵力,在更深的地区重建新的防线。基辅战役是二战中苏军损失人员最多的战役。虽然50多年过去了,但每当人们回顾这段惨痛的历史,都会忍不住浑身一紧,甚至感到喘不过气来。诚然,德国的胜利是短暂的,但它给后代留下了持久的印象。人们不禁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苏联军队为什么要投入虎口?为什么它先是自卫,然后仓皇逃窜!本可以避免的巨大牺牲也未能幸免。如果在和平时期难以意识到独断专行、长官意志等官僚作风的危害,在战争时期该是多么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