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税收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2.秦汉赋税:户籍制度。政府将农民纳入户籍(称户籍),实行按户籍征收租税、徭役、兵役的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正式形成了完整的赋役制度。它是国家收税和征徭役、服兵役的基础。
户民编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承担者,农民有地租(土地税)、计税和口税(人头税)、徭役和兵役四项负担。
3.北魏的租让徭役制度。孝文帝的改革实行了与均田制相配套的地租调制。得到农田的农民每年要交一定数量的租粟,调(户税)丝或麻,还要服徭役和兵役。
4.隋唐时期的租佃制度。西晋至中唐,虽然商品货币关系有所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政权仍以调租为征税手段。改变的是隋唐在调租的基础上开始征收“永”,所以又叫“调租制”。租佃制在隋朝开始实行,并在唐代得到进一步完善。
5.唐朝中后期的两部税法。唐代中期产生的两部税法是中国封建社会税收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关系特别是土地(均田制)变化的产物。适应了当时丁口转移和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6.北宋招募法与田方平均税法。内容:王安石变法推行养役法,规定官僚也要交役钱,实行均田税法,查田隐田,按田数平均纳税,使官僚地主逃不了税。后来因为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而被废除。
7.明末张的“一鞭法”。它是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即商品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的产物。(明初税制是税役分开征收,税以田为单位征收,按田计算;服务按人收取,分为按标准收取和按户收取两种。
8.清初,坦丁入穆,征收地丁银。(1)旧税制使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社会稳定,人头税使隐性人口现象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②税制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③1712规定“种养百姓,永不加税”为农作物摊成亩提供了条件。
扩展数据:
中国古代税制演变的五大趋势:
1.征收标准逐渐从以人口为导向转变为以土地为基础的财产导向(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将土地摊入亩为标志),体现了封建国家对农民个人控制的放松。
2.农民从不得不服徭役逐渐发展到以丝代役(以“平庸”为标志)。
3.税收从实物向货币的转变(以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4.征税时间从不定期逐渐发展到基本定时(以两个税法为标志)。
5.税收从繁杂的项目逐渐演变为简单的项目(以鞭法为标志)。
上述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种演变表明,随着历史的发展进步,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个人控制;以银收税,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出现的相应反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税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