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宜战役的历史背景
在确定战略构想后,日军于1938年底开始重组兵力,即大量新组建的独立旅和B级预备师进入中国,用已经投入战场的常备师和A级预备(特设)师取而代之。从防御中释放出来的部队要么被赶回中国以减轻动员,要么关东军将被转移以对抗俄罗斯的威胁。到1940年初,日军在中国(除东北外)共部署了24个师团、21个独立混成旅和2个骑兵旅,地面总兵力近80万人。
这个兵力数量非常庞大,驻军费用也给日本政府造成压力。然而,占领区如此广阔,日军为了控制占领区,将驻军分割成若干部分,以大量的小队和排的阵地驻扎。即使一个师也只能维持一个旅的机动兵力,但对占领区的控制效果还是不怎么好。中共敌后的游击队,不仅活得好好的,而且摩擦不断。
日军除了想控制占领区,还希望以局部攻势消耗我们的力量,因为中央集团的精锐多部署在西南作为预备队,或者安排在武汉周边反攻武汉。因此,日军决定将局部进攻重点放在我第五、第九战区的防区,以接连打击中央直属部队为第一要务。结果,当各军都在忙着调兵遣将,师大都换成了旅的时候,占领武汉的十一军仍然控制着七个师三个旅的庞大部队,担负着持续实施局部攻势的任务。1939年,11军首先攻占南昌,随后向湖北第五战区和湖南第九战区发起大规模进攻。我们第一次叫南昌会战、绥枣会战、长沙会战。除了攻占南昌,对我军的打击并不严重。
更糟糕的是,日本国内的经济问题,1937年初,日本刚刚通过了以美俄为假想敌建设海军和陆军的计划,总金额24亿日元,才开始实施。甲午战争爆发,战争费用巨大,同时扩军仍要进行。因此,日本央行的黄金准备被迅速消耗。到1938年底,日本银行的黄金库存(价值只有13.5亿元)已经消耗了三分之二以上。即便如此,日军为了进行当年的武汉会战,还是不得不推迟整个建设计划的实施,才拨出足够的预算来满足战争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