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⑴在政治思想上,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了“仁(包括一切美德)”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珍惜民力资源,以德治国,反对暴政。
⑵在教育方面: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塾,招收弟子,不分等级。它开创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而优则仕”的贵族教育。他提出了“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3)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纂《春秋》一书,修订诗、书、礼、变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收录在《论语》中。
(4)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位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进取,一生追求真善美,一生追求理想社会。他的成功和失败都和他的性格有关。他性格的优劣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尤其是中国的知识分子。
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在思想上,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治国”,反对暴政和任意刑罚。
教育上:(1)创办私塾,不分家世富贵,广收弟子,先后培养学生三千人。(2)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3)教育学生要有诚实的学习态度,虚心好学。(4)要求学生不时复习所学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
任何理论的历史命运都取决于它是否反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的生命力来自于其内在的人文价值,它是否关心人类的生存、发展和未来,它是否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智慧和基本方法。
创立于人类社会“轴心时代”的儒家思想,深切关注人类的生存、发展和未来命运,为他们提供解决人类面临的困难的智慧和基本方法。因此,儒家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然历史上有过成就,有过僵化,也有过不幸,但甚至陷入了“打翻在地,踩上一脚,从此永无翻身之日”的境地。但它的基本价值并没有过时,它看起来像不倒翁,仍然有它的生命力。
在中国学术界被广泛引用:据说1988年的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他们在宣言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必须向2500年前的中国孔子寻求智慧。”说明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孔子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也没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从孔子的思想中是否能为我们提供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智慧。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人是宇宙的中心,他是社会和国家的基础。在孔子治国理论的四项措施中,特别重要的是关注人民,尤其是他们的饮食。孟子强调“民为重,国为次,君为光。”“诸侯、土地、百姓、政治三宝。”这就是孟子明确表达的民本思想。荀子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和船的关系。水主宰船,而不是船主宰水。他说,“君主会航海,庶人会游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汉代的贾谊说:“一夫一民,千古之本。”“在政治上闻得到。人们都赞成这个。国家这样想,君主这样想,官员也这样想。旧国以民为安,君以民为悔,臣以民为尊。这就叫“民皆为此。“儒家认为,人民的支持可以巩固统治者的政权,而赢得人民最重要的是赢得民心;任何政权,如果失去了民心和支持,早晚会垮台。因此...儒家深刻认识到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提出了“民为立国之本,此为立国之本”的重要社会哲学命题。"
儒家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出发,深入探讨人性问题,这是建立独具儒家特色的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孔子的“德治”,孟子基于性善论的“仁政”,荀子基于性恶论的“王道”,还是后来出现的“大同”理想,民本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和谐、合作、协调是儒家的第二个核心价值观。
“和”与“同”是中国哲学的独特范畴。“和谐”字面意思是和谐、协调、适度、和谐。在哲学意义上,是指不同要素的有机结合或“在矛盾对立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即矛盾的具体同一性。“相似”,在哲学意义上,指的是相同因素的简单机械组合,或者说是没有矛盾冲突的抽象同一性。这种儒家的“和而不同”的方法论,也叫“和”。“所谓和谐,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关系、心灵、文明中的多种元素和要素的组合,以及各种元素和要素在冲突和融合的动态过程中,组合成一种新的结构、新事物和新生命。”简而言之,和谐是指不同因素、不同矛盾之间的和谐统一。和谐的理念和对和谐价值的追求是儒家独特的核心价值观。
再者,以人为本,从人所面临的各种关系来看,可以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和谐。从民族和国家的角度,可以分为同一国家内部民族之间的和谐,不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和谐,国家之间的和谐。
“天人合一”是儒家哲学的基本命题。儒家认为,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但只是特殊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孟子提出了“知-知-知天”的学说,认为人的心性、自然、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心性与自然是相通的。孟子主张扩大人类爱的本性,做到“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亲就是不仅人要相亲相爱,物也要相亲相爱。张载也说过:“人是我的同胞,物是我的朋友。”万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所以要保护自然生态,不要随意砍伐树木,不要随意捕杀动物,不要用密网捕鱼。要做到“自给自足”,不仅要让自己成功,还要让事情成功。这种儒家关怀自然生态的价值取向在历史上和中国人心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亲民、富民、教民是儒家的第三个核心价值观。
人是“恋爱中”还是“小偷”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与人与人之间是“狼”的关系相反,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亲相爱”。在中国文化中,仁不仅为儒家所重视,也为道家和墨家所重视。仁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在儒家的德治理论中,充分体现了仁爱的人文精神。在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史上,不仅儒家讲民本治国之术,道家也讲民本治国之术。老子弟子康苍曾说:“国以民为本,民之安,则国家安。所以,爱国君求管理人。”儒家“治人之术”的重要特征是“道以德为本”或“政不忍人之心”,即以德治国。孔子说:“一国千倍,敬事而信,存爱民,使民取时”,爱民是治国的重要之道。孔子也说:“政治之急,无非是使人民富裕长寿。”“省力役,薄收税,民富;丹·李娇,如果你远离罪恶,你会活得很长。“治理国家最紧要的是让人民富裕长寿。节省辛苦劳动,减少税收,人民就会富裕;如果我们敦促人们接受礼义教育,使人们远离犯罪,减少疾病,我们就能长寿。
以上,我们只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从三个方面揭示和论述了儒家的核心价值,但儒家的核心价值绝不仅仅是这三个方面,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儒家核心价值有其多层次多角度的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所谓“世界伦理”并不意味着一种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或者一种“单一统一的宗教”超越所有现存的宗教,更不意味着一种宗教支配所有其他宗教。我们心目中的世界伦理是指‘有约束力的价值观,不可改变的标准,以及个人态度的基本知识’。没有对世界伦理基础的这种知识,每个社区迟早都会受到混乱或专制的威胁,个人会绝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显然需要建立一种各国人民都能认可的“基础知识”。
在这个由人类创造的现实世界中,其文化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不同的当前任务。我们应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寻求统一性和同一性,从多样的文化模式和观念中寻求其核心价值,从而进一步寻求各国人民都能认可的“基础知识”,为“全球伦理”的建立提供历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