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开发东北平原,使东北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区域?

在世界的东方矗立着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不间断的国家,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其他人类文明一样,都起源于大河流域,而对中华文明之根产生最重要影响的河流就是黄河和长江。

可以说,没有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创造的灿烂文明,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据文献记载,自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先民就开始在黄河和长江流域耕种、狩猎和繁衍,如著名的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进入夏商周奴隶社会后,两大流域和诸侯国密集建立,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历代王朝不断扩张疆域,疆域不断扩大,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

五千多年来,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一直是历代王朝的统治中心。大多数封建王朝的首都也建在这个地区。

黄河和长江流域之所以能创造出历史悠久的辉煌文明,主要是因为两河流域四季分明,极寒极热之地,降水丰富,适宜人类生存和农业发展。

依靠适宜而优越的自然条件,勤劳勇敢的中国先民在这里创造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中华文明。

由此,两大流域周边地区成为汉文化的核心区域。

回到“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开发东北平原”这个问题上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1),交通不便

连接东北和山海关的土地上多山,连绵的大山把东北和华北隔开。山多,土地崎岖,不方便。从很久以前开始,辽西走廊就成为关中通往东北最重要的通道。

而这条唯一的走廊也是狭窄不平,一旦遇到下雨降雪等恶劣天气,就会泥泞不堪,寸步难行。

(2)气候恶劣

在古代中原汉人的心目中,东北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地方。冬季气温低,寒冷干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适宜人类居住。有鉴于此,古代一些朝代为了惩罚犯人,把犯人流放到这里,比如清朝的宁古塔。

不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作物的生长也是如此。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农作物品种稀少单一,耐寒作物更少。当时北方主要种植谷子、黍;水稻主要种植在南方。受气候影响,这些作物在当时的东北地区无法种植。甚至我们常见的玉米和土豆也是在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所以在明朝之前的几千年里,东北这种寒冷的气候很难有合适的农作物。

由于交通不便,气候恶劣,中原王朝对东北关注甚少,不会大规模开发经营那片“不毛之地”。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千年里,东北一直被遗弃在中国文化的核心区之外。

其实东北是一片富饶的土地,物产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规模开发北大荒,把原来满是沼泽和野生动物的不毛之地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北大仓”,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和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在困难时期,北大仓生产的大量粮食养育了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