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体验,孟凡贵

孟凡贵,著名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高英培先生得意弟子。1950出生于北京程楠。他和高先生一起工作了许多年。后来,当高先生身体不好时,开始表演单口相声,创作和表演了大量优秀的笑话。孟凡贵原就读于北京宣武第八十八中学,后于1969年8月被分配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68团(中苏边境,小兴安岭残脉)畜牧连。

回忆起他们特殊的青春期,学生们一致认为孟凡贵是一个诚实、真诚、热情、有知识和多才多艺的人。

同学赵志红是孟凡贵中学的同桌。她和孟凡贵经常在课堂上背诵。我在黑龙江的时候,条件很艰苦,但是学生们很革命,工作很积极。我觉得在毛主席的号召下为祖国建设边疆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组织政治学习,学习唱歌,写诗,比赛朗读。

说起北大荒,同学们感慨万千。

我在兵团的时候,从第一年10到第二年5月,总是刮风。下雪的时候,气温总是零下20-30度。因为纬度高,冬天的白天很短,晚上只能待在被子里,把自己所有的棉帽口罩都戴上,两个人睡在一起才能感觉到一点温暖。然而,在夏天,经常下倾盆大雨。“战友”们刚去黑土地的时候,住的是湿漉漉的草绳搭成的房子,根本挡不住大风大雪暴雨。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开垦了大片土地,种了许多庄稼,养了许多牛羊。

春天青黄不接,羊能吃的很少,又瘦又饿。有一次,春天收完大豆,他们让羊吃剩下的豆子。羊吃饱后喝了很多水,结果肚子饱了,不一会儿就死了几只。当时大家都吓坏了,心想:这一定要罚!但是排长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讲了一些养羊的常识。他那几天连续吃了好几次羊肉泡馍,真的是乌云背后都有一线希望。

后来公司搞基建,大家都很积极。十天的活往往五六天就干完了,连女孩子都要背水泥。没有人敢偷懒。不过还是先把牲畜照顾好,先给牲畜盖房子,再给自己盖房子。

在下放的岁月里,他们都把最宝贵的十六七岁到二十四五岁的岁月留在了北大荒,那里的环境也因为我们的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北大荒这片黑土地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生产出宝贵的精神食粮——北大荒精神,其核心是“创业+奉献”的精神。精神没有自己独立的历史,但它是特定时代物质关系的产物和反映。“北大荒精神”也是如此,它在开拓者的犁头下种在黑土里,在创业者的汗水下发芽。

但是同学们都说那时候很天真,男生女生接触很少,连工作和值班都不在一起。一两年能回一次北京,路上很多人互相照顾。当时谁也没有别的想法。还有人说,孟凡贵和一些男生经常给女生送干劈柴,还有很多这样的帮助,但都不为人知。孟凡贵还有一个绰号“老牛”。虽然他看起来很诚实,但实际上他很多才多艺。比如他教同学很多歌,有些歌在当时是“禁止”的,比如《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有一次,他同学去他家,他给大家弹吉他,弹了一首歌叫《海鸥》,很好听。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北国之春》在相声段子里被改了一次,最后一句是“衷心祝你一切顺利,合理合法多赚人民币”。这个原创是孟凡贵,他是在和他的老师高英培先生开玩笑。

不过,孟凡贵还有个外号叫“老孟”。但是,我们要讲道理,他对老北京的吃法很了解。比如炒麻婆豆腐要准备哪四种食材,炒酱要慢工出细活,用刀灌肠要螺旋切,过年吃饺子要黑吃,干炸丸子要蘸老虎酱,用筷子卷春饼...自从马先生去世后,中国说单口相声的都是名人,就是一个。单口相声集“立”与“逗”于一身,不仅要语言幽默,还要具备戏曲演员的基本要求——手、眼、身、法、步。而且不容易被观众认可。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孟凡贵在相声社的演出中努力穿单口相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相对于很多对相声段子的赞美,孟凡贵的相声是真的,这样的表演才能吸引观众。

《饥民说吃》,这是孟凡贵先生的“饮食经典”,介绍了他多年的饮食经验。相声演员孟凡贵有一个著名的绰号——“萌大馋人”。他热爱美食,阅历丰富,积累了无数的美食经验,对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有着深厚的造诣。在他的相声表演中,有很多著名的关于吃的段落,《吃鸡》、《吃月饼》等相声作品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孟凡贵先生多年来也主持过很多美食节目,如《电视餐厅》、《全能美食圣》、《吃在北京》、《吃喝玩乐总动员》等,结交了很多美食界的烹饪大师、专家。他与华天、便宜坊、湘大等北京著名老字号品牌的高管,以及多家大酒店的名厨都有着深厚的友谊。在他们眼里,他是知音,是名副其实的吃货。

《饥民说吃》是孟凡贵先生多年美食经验的精选作品。书的内容生动有趣,文字幽默通俗。作者多年品尝美食,经历美食故事(如北大荒吃狼肉,五台山吃土豆宴等。)以及众多娱乐圈名人烹制的经典作品。同时,作者还盘点了北京的著名餐厅,讲述了老字号餐厅的历史和对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视,并与读者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饮食上所经历的“新奇”、“陌生”、“独特”的所有故事。

《饥民说吃》一书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饮食文化系列”系列作品之一。这个系列是集文化、美食、餐饮知识于一体的经典系列,很有意思。曾出版《点餐的门道》《餐厅的秘密》。

孟凡贵也是许多大学的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