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的崩溃从这里开始。历史上的晋国是如何炼成的?
除了是周武王的老师,姜太公是什么?还是父亲,相当于后来的教父。还是什么?或者说,岳父姜太公的女儿蒋易嫁给了武王,成为了女王。
武王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蒋易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的名字叫宋冀,也就是王乘,小儿子的名字叫虞姬。为什么最小的儿子叫虞姬?因为小儿子出生的时候,手上有个“于”字。因为他是国王的弟弟,他也被称为虞书。
王乘和虞书非常友好。王乘哥哥特别喜欢他弟弟的聪明。
一天——每天都是一天,但这一天是不寻常的一天。
这一天,阳光明媚。
王乘和他弟弟之间的游戏大致就是那种过家家的游戏。王乘拿起一片桐叶,用刀切开,切成方形,递给弟弟:“哥哥,这个我给你。”
余大爷笑着接过,鞠躬道:“谢谢大哥。”
当历史学家走过时,两兄弟正在开玩笑。
历史学家是做什么的?跟随天子记录其言行的人,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天子在做什么,努力记录天子的一言一行。如今的狗仔,爷爷是周代的历史学家。
“陛下,你要封俞叔叔在哪里?”历史学家问道,一点也不像开玩笑。历史学家总是严肃的,从不开玩笑。想想看,白的表情很像周朝的历史学家。
“这,”王乘愣了,这不是开玩笑吗?“别那么认真,开个玩笑。”
“天子不是开玩笑的。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会被记录为历史文献。既然说了要封俞叔叔,那就封了,举行仪式。”历史学家不关心这个。《史记》原话是这样的:天子戏言。言为史书,礼为结果,乐为曲。
“开什么玩笑?”当国王有点热。他不是舍不得封地,而是舍不得弟弟。他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余叔叔才十二岁。你得让他管理一个国家。你还有人性吗?”啊,你是天子还是我是天子你敢不听我的话?"
“历史学家历史学家,历史不是官方的。你做天子怎么样?你再说一遍,我就把你的话录下来。”历史学家毫无畏惧地走上前去。
在周朝,史家都是家族世袭,即使皇帝也不能撤换或惩罚。所以,直到今天,我们才能看到一部真实的周朝历史。
没有办法成为国王。他知道他不能惹历史学家。
“我,我,等四叔回来。”成王不得不采取拖延战术,因为此时周公正在与唐国作战。等周公回来,也许历史学家早就忘记了。
周公回来了。
周公每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史家请到丞相府,详细汇报成王现阶段的情况。有人说,这不是周公监视成王吗?这不是历史学家打小报告吗?否则,这就是他们成为国王所关心的。
“陛下,据说您已经决定分封俞叔叔了?”当周公来见王乘时,他没有提到讨伐唐国的事。相反,他开始谈论虞书。
“这个…”王乘没想起来,迷迷糊糊道:“四叔,我只是开个玩笑,再说,余叔还小。”
“天子说笑了。”周公的话和史家的话是一样的。
“再说也没地方给余叔封。”王乘说,这也是事实,这个世界几乎是封闭的,没有更好的领地了。
“不,我的新唐州很适合。”
也许,唐果是为虞书准备的。
桐叶印唐朝,就是桐叶印唐朝。俞大爷因为一片桐叶被封唐朝。
唐叔虞,一个伟大的名字诞生了。
看到这里,请杨、韩、贾、文、徐、童、冼、、颜、侯、齐、金、谢、杨、何、栾、简、应、瞿、卜、嵇、林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程、唐、刘、鄂、林。
——周公的苦心
《史记》中记载“唐在河与汾之东,而方百里”。遗址不大,在今天山西南部的翼城、绛县、曲沃一带。
这个地方在唐代也叫夏遗址,居民主要是夏人后裔,也就是狄。周公率军去灭唐国,但唐国还是阿迪国。
如何管理这样一个混乱的国家?这个问题摆在十二岁的唐叔虞面前。
好在这个时候,组织没有嫌弃他。
其实周公很看好于叔。虞书虽然年轻,但他沉稳大气。也是因为看好于叔,才会给他这样的位置。
“叔叔,我该如何治理这个国家?”余叔只是知道国家需要治理,至于怎么治理,脑子里全是雾。
“你爷爷是怎么治理齐国的,你是怎么治理唐的?”周公言简意赅,为虞书指出了一条黄金大道。
然而,仅仅指出金光大道是不够的。宇叔这时候需要的是扶他上马,送他一程。然而,周公在这个问题上却无能为力。国家仍处于动荡之中,国王本人也很年轻。周公本人忙于平定各种叛乱,无法分神照顾于叔。其他有治国经验的,要么分封国家,单独管理自己的国家,要么在朝鲜担任要职。我们做什么呢
这时,有人走上前。
“让于叔叔去找唐?一个刚刚被征服的乱七八糟的国家?这不是让我的孩子去死吗?”余大爷的妈妈不干了。她妈妈是谁?蒋易,武王的妻子和姜太公的女儿,现在是王太后。
蒋易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这方面就像她的父亲一样。武王曾经说过,他手下有十个人才,最后一个是他的妻子蒋易。武王带领军队在前线作战,蒋易在后方料理家务,从不打扰丈夫。
一切从武王和蒋易开始。
现在听说要投奔唐,他能放轻松吗?
蒋易派人去找周公。
“他四叔,余叔那么小,怎么去找唐?”蒋易不高兴地问。
当时周公是作为皇帝的代理人管理国家,可以不尊重成王的意见,但对弟媳还是很尊重的。
“嫂子,天子说笑了。”周公又搬出了这个理论。
“那,就算你说得对,为什么要封在唐这样的地方?这不是找死吗?”
“嫂子,这个世界快分裂了。唐虽然有点乱,但是离大京城近,什么都可以照顾到。其他地方更远。”
“不能给余叔找个附近的小地盘吗?”
“嫂子,余叔叔,这孩子是个能成大事的人。给他几亩地做小地主岂不是太屈尊了?他的后代还有什么发展空间?从长远来看,唐是个好地方。”
不用说,周公的话是有道理的。唐朝虽然地方不大,但是是黄土高原,山川环绕。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后来被称为“外之山河”。你找不到这样一片有灯笼的土地。
蒋易现在才知道周公的苦心。她没有一开始那么生气,说话委婉了很多:“他四叔,你说的都有道理。可是,难道我们不能再等一会儿,等余叔叔长大了再去吗?”
“嫂子,你知道有多少人在盯着这块地吗?在我讨伐唐之前,有人来找我要这块地。我回来后,有人来找过。我告诉他们,国王已经把它封给了虞书,这使他们不知道。如果俞叔叔不快点,不知道有多少人有想法,大睡。”周公的这番话说得非常清楚。有些话本来不准备说,现在也说了,“嫂子,实话跟你说。规则都是人定的。其实我侄子说的话也不全是这个意思。有用的我不开玩笑,没用的我也不听。嫂子你忘了,讨伐商周不是带头的吗?结果是‘不利’。老人当时说,‘几根烂骨头烂草能决定命运吗?’还是决定打。这个规律和占卜一样,符合我们的利益,所以姑且说是天意不可违,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就当没发生过。禹叔想把唐让给他,就找了个“天子说笑”的借口。"
用心良苦,周公肯定是用心良苦。又说盯着唐的那些人,都知道是谁,也就是贤、蔡蜀都和霍书初。他们要么觉得自己的地盘太小,要么觉得地段不好,总想换个大的。
听了这样的话,蒋易不住地点头。在这群姐夫中,她最喜欢的是周公,平时关系也是最好的。虽然最近总是说周公要篡位为王,但蒋易从来不相信,因为她相信周公。现在周公这样说,就更能感受到周公的无私和远见了。
然而,即使如此,蒋易仍然不能放心虞书。我们做什么呢蒋易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知道周公不会同意,但周公不能不同意。
什么想法?
“四叔,你说得对,现在我也认为于叔叔应该尽快上路。不过,我想和他一起去。”蒋易想出了这样一个主意。
“不可能。”周公脱口而出,才发现自己失礼了。他很快缓和了语气,柔声道:“按规矩,太后是不准离京的。”
“规则?他四叔,你刚才不是说规则是人定的,合适的时候要遵守,不合适的时候要无视吗?哈哈。”蒋易现在正在学习使用,它是用儿童之矛攻击儿童的盾牌。
“这个…”周公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嫂子太聪明了,他没法反驳。“不过,这么大的事,需要大侄子同意。”
“说起来容易,现在就去问他。”蒋易立即找到了一位国王,三个人一起讨论这件事。
不久之后,王乘来了。仪式结束后,王乘坐了下来。
没有等周公开口,蒋易简单地说了一下刚才和周公的对话,最后说了自己的想法。
“儿子,你觉得娘这样做对吗?”蒋易要求成为国王。
“妈妈,我也舍不得你,但我也知道余叔叔更需要你。妈妈,跟你哥哥去吧。这里有四叔,不用担心我。”王乘同意了。
周公智穷才尽,却发自内心地高兴。他被成为国王的深厚兄弟情谊所感动,并提醒他哥哥武王和他之间的兄弟情谊。
于叔被封为唐朝侯。
我去唐国上任,蒋太后随行,一直送京师,周公亲自送到唐朝都城翼城。一切安排妥当后,我出发去了成州。
陪虞书到唐朝的,除了一些周朝的军队和医生,还带走了商族怀宗的九姓。这样,唐就成了各民族的大杂烩,周人、商人、夏人都聚集在这里。
根据周公的建议,蒋易和他的母亲采取了与姜太公同样的策略来治理唐朝的齐国。
第一,国民待遇原则。虽然、是征服者,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征服者,也没有使周人优越。各民族在这里地位完全平等,可以混居通婚。只要生活在唐朝,都享受国民待遇。任何煽动民族冲突的人都将被处死。
二、因地制宜的原则(始于夏政府,新疆随戎索)。夏人以游牧为生,商人们以手工艺为生,而周人主要从事农业。唐朝有山有水有草原有土地,所以有从事各种行业的人。蒋易和虞书没有强迫每个人从事农业,而是根据实际环境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民俗。
第三,开放性原则。唐朝被不同的国家包围,包括中国和戎狄,蒋易和虞书的政策是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唐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与中原各国和突厥进行贸易。这不仅促进了唐的商业发展,也使狄人得以交换日用品,得以安居乐业。闻名天下的晋商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第四,和平共处原则。蒋易和虞书因其与世界各国的公开和真诚接触而得到广泛认可。从虞书开始,唐朝士绅开始与任地通婚,大批虞书后裔前往戎狄国居住和生活。
第五,发展农业的原则。虽然鼓励大家因地制宜,但是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让一江和淑玉更加重视农业。他们利用山西的水兴修农田水利,优化养殖,大力发展农业,使唐朝人民安居乐业。农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狄人依附其上,大大增加了人口,壮大了唐朝的国力。
据史书记载,唐朝经过优化育种,培育出了大穗高产小麦。虞书派人把它送给了王乘,王乘把它送给了周公,他写了《金色的收获》来庆祝。
唐叔虞在历史上因其国家治理和民族和谐而备受赞誉。后来,为了纪念唐叔虞,人们在太原修建了“唐叔虞庙”,也就是现在的晋祠。北宋时,宋政府为了纪念伟大的母亲蒋易,在晋祠修建了圣母院。
古往今来,晋祠一直是中国香火最盛的祠堂。除后裔外,晋祠还是、张的祖庙,唐太宗的祖庙。可以说,晋祠是中国三姓的圣地。
如果晋祠是除了黄帝陵和颜地陵之外的中国第三大祠堂,大概没人会反对吧?
如果算上以太原为起点的中国第四大姓赵和的后裔杨,那么中国姓氏之首的、李赵、杨五大姓将汇聚太原。
山西,除了黑煤矿,还有太多值得记住的地方。
有时间就去山西太原祭祖,向古人致敬。
唐叔虞为唐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死后,他的儿子姬燮(1)继位,又因唐国有晋水,改名为晋。此后传了六代,到了晋穆侯。
从虞书到穆侯,实际上晋国君主的主要通婚对象是齐国,应该说是面向世界的婚姻。晋穆侯也娶了齐侯的女儿。姜夫人为侯爵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是邱,幼子是。为什么这样命名?因为我生大儿子的时候,正好讨伐敌国,我生小儿子的时候,正好吞并了一个叫千亩的小国。
后来,邱成了晋文公,他死后,他的儿子赵厚继承了王位。赵侯封其叔于曲沃,称曲沃桓蜀,曲沃城比晋国都城翼城还大。当时断言曲沃将是晋国动乱之源。
果不其然,从昭侯七年(公元前739年)到晋侯二十八年(公元前679年),经过三代人59年的不懈努力,叔侄曲沃、叔侄曲沃庄、曲沃武公,五位晋侯先后被杀,最后晋国被周王正式任命的曲沃取代。
晋国统一了,但小宗族统一了大头,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吞并了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