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崇福寺简介

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和尚死于此处,见此奇景,与弟弟详谈,拟建养母堂。清理地基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刻有“[url]崇福寺[/url]”字样的石头,于是许下了重修崇福寺的愿望。在他的老师鼓山涌泉寺的永觉禅师的支持下,村村和向真两位僧人派出四位大师筹集资金,然后建造了三座小型佛教寺庙。崇祯五年(1632),大雄宝殿和法堂相继落成,并请来江西名匠雕刻了一尊三米多高的阿弥陀佛像。雕刻精美,法器庄严,在当时闽中为最高(现无佛像),故山中信众甚多,永杰禅师曾赠诗存之:“北陵云。焚香静坐,只看兴味,一山白一山红。”鼓山道的裴禅师还为寺中题写了笔记,后做了匾额,至今珍藏在寺中。过了几年,两个和尚相继去世,寺庙事务无人过问:由于明末各地兵荒马乱。交通多云,出去筹钱的和尚回不来了,寺庙建设只好暂停。至清顺治年间(1644-161年),幸存弟子清赖安寺方丈的情况略有好转。庆安死后,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由他的高徒淑英主持寺庙,之后进行了修建。后来由于人少,寺庙逐渐衰落。光绪二十一年(1895),鼓山涌泉寺的古越禅师来此主持寺务,尽心尽力重修大雄宝殿、钟楼、法堂、天王殿、方丈室、唐琦殿、客堂等。,所有的规定都以鼓山涌泉寺为榜样。古越禅师于民国八年(1919)圆寂,崇福寺僧人在寺内建塔纪念,取名“中兴崇福古越禅师塔”。之后,古越禅师的弟子必须掌管佛桌。当时有关当局默许农林学校查封寺庙财产,禅师肯定很支持。

1949后,20多名僧人参加了土改,被分到了一些田地。在吟诵和冥想之后,他们耕种田地来养活自己。65438年至0957年,福州市佛教协会在寺内建立佛教疗养院,收容数十名老弱贫佛。德钦大师是院长,李明大师负责日常工作。多亏了政府支付的生活费,这些佛教徒才能安享晚年。1966年爆发“文革”,寺庙被毁,后被华侨农场占领。很快,义山寺的一些老年僧人也被安置在寺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各项宗教政策的落实,崇福寺得到恢复,成为仲尼的道场。由于川昌法师经营惨淡,到1983,寺庙重建,重建了很多佛像。当年春天,福建佛学院女子班设在寺内。时至今日,从这里毕业的仲尼遍布世界各地,为佛教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僧人和人才。如今,崇福寺占地面积3816平方米,有天王殿、大乘大雄宝殿、法堂、唐琦殿、地藏殿、伽拉提殿等18个大殿。环境很干净。

崇福寺与日本佛教渊源颇深,日本长崎圣寿山也有一座崇福寺。该寺始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它以福州崇福寺为祖籍,曾来中国寻根认祖。

寺内有两座佛塔,一座是古越和尚墓塔;另一块石板被刻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