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汞矿开采利用历史简介
朱砂(HgS)是汞的主要矿物,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朱砂、辰砂或沙。宋代以后,因主要产销市场在湖南郴州(今称沅陵),故又称朱砂。根据考古资料,在仰韶文化层和龙山文化层都发现了“朱”的遗物。因此,中国利用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从殷代起,朱砂就被用作颜料。春秋战国以后,广泛用于炼丹和医药,并开始提炼水银。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一书描述了汞的物理性质及其与硫的关系。书中写道:“江上妓女(指朱砂)最灵,得火则飞(指朱砂分解),不见尘(指无渣)...她要控制,就拿黄芽(指硫磺)当根。”东晋方士葛洪所著《绣品内篇》二十卷进一步概括了硫化汞可逆反应的特点,说“朱砂烧成水银,再堆积后化为朱砂”。梁末陶弘景(公元456-536年)的《神农本草注》、《名医别录》、初唐新修订的《本草》和宋代的《图说本草》都记载了朱砂的特性、来源和赋存状态。可见,中国对汞的开采和利用,要比国外最早使用汞矿的希腊人和罗马人早1000多年。中国近代汞矿的开采和勘探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汞矿的主要生产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