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武陵历史

公元前30万年,原始人就在常德地区的沅水、澧水平原山川中生息繁衍。在石门西水下游的津市市尧坡乡张公庙镇李南乡和鼎城区官溪镇石纲,发现了4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发掘出土的石器有石屑、石锤、石球、尖器、剁器等。原始人用这些简陋的原始工具采集水果和捕猎野生动物。

楚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7年),郡守,攻克吴郡和江南,成为黔中郡,并在今常德以东筑工程保卫。常德有城,从此。秦代常德属黔中郡,县衙设在林园县。西汉高祖时采用“以武为器”、“高平为陵”的思想,改黔中郡为武陵郡,汉孝武帝时分为十三个刺史部,隶属荆州刺史部。东汉光武帝恢复武陵县,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县治由夷陵(今溆浦县)迁至林园县。舜帝杨家三年(公元134年),荆州刺史迁至索县(今鼎城区韩公渡镇承志村)。三国初期,常德属蜀汉关羽管辖。关羽击败麦城后,归孙吴管辖,仍名武陵郡,属荆州。西晋时常德市属武陵县、天门县、南平县。唐代武陵、利州属于江南西路。北宋时,琅州改为定州,澧州改为澧阳周俊,均属镜湖北路。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丁盛府的应永被任命为我国驻常德郡大使。常德取孔《诗经·雅·常》:说的是要谴责将领,训练士兵,用人不苛。这可以一直是法律,还有常德,常德的名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南宋元年(公元1165),定州升为常德府。元代常德府、溧阳周俊分别改为常德路、溧阳路,隶属湖广行省中书省管辖。明初恢复常德府,溧阳路改为溧阳府,均属湖广布政司,划归上京南路。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黎阳府降为黎州。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立州升为直隶。清代,常德府和直隶澧州都属于岳畅李导。到清朝末年,常德下辖武陵、桃源、隆阳、沅江四县。直隶利州辖石门、慈利、安乡、安福、永定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