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黑陶吗?请简单解释一下黑陶。
黑陶产地
绥棱黑陶
绥棱岭头黑陶被誉为“黑土国宝”,是古代文化的结晶。绥棱作为中国现代黑陶的发源地,制造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此,绥棱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土陶工艺品之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黑陶第一窑”,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头黑陶由绥棱现代黑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于2008年6月研发成功,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分别是黑陶的制作方法和炎黄陶器的制作方法。绥棱岭头黑陶被许多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
日照陶涛
日照黑陶被誉为“中国艺术的灵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日照历史悠久。日照发现的重要龙山文化遗址有800多处,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日照黑陶生产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工艺精湛,陶文化历史悠久。东海谷等地出土的龙山文化器物“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是珍贵的文物。无釉黑而有光泽,质地薄而硬,壁最厚1mm,最薄处0.2 mm,重量仅22克。其制作工艺精湛,天下一绝,被定为国宝,被国家收藏。日照市东港区的两个镇是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关于两城黑陶的文化特征,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曾说:这种陶器最主要的颜色是黑色,所以有“黑陶文化”之称。黑陶是两个城市陶器系列的大多数,尤其是表面抛光,外表黑而亮的精美陶器。其他还有灰陶、棕陶、红陶、白陶、黄陶。两城陶器的外观装饰以典雅流畅为特点,所以多为素色,也有部分经过打磨,即使有装饰花纹,一般也比较熟练。而且制陶方法先进,快轮使用广泛。一般陶胎薄而轻。常见的蛋壳陶高柄杯的厚度大多在0.5-1 mm之间,特别是少数壶口处,只有0.3 mm左右,可见,对比蛋壳的薄度并不为过。综合以上主要特征,形成了龙山文化独特的两城文化面貌,成为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生长在日照的龙的传人,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古老的黑陶制作工艺,弘扬灿烂的中华文化,黑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自古以来从未间断。从生活用品的锅碗瓢盆到装饰等手工艺品,每年生产60万到70万件。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照市文化文物部门开始对龙山黑陶工艺进行系统的探索、研究和开发,并成立了“日照龙山黑陶工艺研究所”,汇集了民间和科研机构的成果。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日照黑陶工艺的研究逐渐达到顶峰,不仅使龙山黑陶的艺术瑰宝重新焕发光彩,而且在古代有所创新,较前代有所进步和创新,在制作上采用轮次。在造型上,讲究美观、古朴、典雅,形式多样,各具特色。陶器表面浮雕、烘烤、刻有古代字画。将古代制陶技术与现代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烧制时,一般采用高温密封窑烟尘渗碳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分别掌握砂光、发黑、上漆的程度。现已形成模仿、复制、创新三大系列,仿古、移植、复制、工艺、观赏、实用等六大类300多个品种,先后开发了日照黑陶技术研究所实验厂、日照开发区黑陶厂、龙山艺术院黑陶厂等七个工厂,现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
陶涛遂昌
遂昌黑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良渚文化的珍贵遗产。它是由“濠川”文化所在的陶土,经过20多道手工工序和独特的炭化窑转化技术精制而成,具有精致、细腻、无釉、不变色的特点。在过去,遂昌黑陶曾一度盛极一时,成为香火和馈赠的精品。九龙工艺品厂老板包宗仁祖祖辈辈都在做黑陶,包宗仁自然精通黑陶制作技术。农闲时,他和家人加工黑陶,然后拿着箩筐挑出来卖,贴补家用。1989年,遂昌县政府提出了复兴黑陶文化的口号。包宗仁等陶艺家赶上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建厂招人,投钱改进工艺,请中国美院、浙江大学的专家做顾问。利用独特的压延技术和雕刻工艺,遂昌黑陶光亮如镜,凸显黑陶的高贵、典雅和古老。
简单而神秘的特征。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芒,散发出无穷的魅力,销量迅速攀升。在一些大中城市,遂昌黑陶引领了一段时间的互惠潮流。浙江省人民政府多次将遂昌黑陶指定为赠送外国元首和名人的贵重礼品,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遂昌黑陶成为工艺品中的“黑珍珠”。
陶涛馆陶
中国的造型艺术始于陶器,史书记载:“神农作瓦,称陶”。宋·应星在《天工开陶丛》中对制陶工艺的总结是:“水火相济”。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7000多年前仰韶半坡彩陶艺术的衰落,中国文化史上诞生了“黑陶文化”。相传古时候馆陶县有座山叫桃山,桃山一带以盛产黑陶而闻名。据说馆陶之名源于桃山的黑陶,有古人说“桃山如山,桃乳山亦如山”为证。馆陶圩河两岸的毛泉、柳泉沿线有72座御窑,主要烧制皇城砖和黑陶。据有关专家考证,北京故宫所用的砖产于此,从窑址遗迹和出土的古代陶器制品也可以证实。1928年春,济南龙山镇城子崖一处崖坡崩塌,揭开了一处4000多年前打磨黑陶的文物,也证实了龙山文化即黑陶文化的存在。馆陶黑陶文化博大精深。上攻仰韶,下启殷商,左载彩陶,右载铜器。是原始社会晚期龙山文化的代表,是馆陶先民勤劳智慧的杰作。即使是最粗糙的陶器,也会让我们想起承载人类生命的大地,闪耀人类精神的火,滋养人类生命的水。既体现了深厚的农耕文明,又闪耀着淳朴的诗意。
龙山黑陶
黑陶是在烧制过程中碳化而成的一种黑陶。最早发现于龙山文化,是龙山文化最重要的特征。龙山文化时间约为公元前2310年-公元前1810年,分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三大类,统称龙山时代。龙山时期有灰、红、黑陶,其中最著名的是黑陶。龙山黑陶可分为三种:细粘土、泥质粘土和砂。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胎壁厚度仅0.5-1 mm左右,表面乌黑发亮,故称蛋壳黑陶。装饰纹样一般比较简单,只有打磨透亮的光泽是器皿的主要装饰内容,与黑色有机结合,这也是黑陶展现其美丽迷人风格的地方。黑陶的造型多种多样,以复杂的造型为主,简约的很少,但都端庄秀丽,质地细腻温润,光泽沉稳淡雅,有一种珍珠般的柔美恬静之美,欣赏价值很高。常见的器皿有碗、壶、罐、瓮、豆、单耳杯和水壶。黑陶一般用快轮制作,形状对称规整,做工精细,温度极高,质地坚硬。由于其应用范围多为礼器,很少用于日常器皿,所以产量虽少,但弥足珍贵。龙山黑陶作为原始礼仪的载体和精美的艺术品,永远具有黑珍珠那种神秘而诱人的魅力。高19.5cm,直径4.7cm,1973年山东日照东海谷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泥质黑陶,器型细长高大,大口喇叭状,腹深杯状圆底,下有细长柄。手柄中间部分凸起,表面布满垂直的小孔,整齐均匀。手柄下端为圈足形座,腹部饰有弦纹。造型独特美观,制作精美,杯体最薄处不到0.5 mm,令人叹为观止。通体透射黑色光泽,质地细腻润泽,散发优雅气质和诱人魅力。它是一件杰作,是古代陶瓷艺术的精华,黑陶,也许是它的工艺复杂,或者是它的流传面积太小,导致了这项技术的失传。黑陶文化的发现标志着我国制陶技术的空前发展,也为后人展示了制陶从实用到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历史上,烧制技术比彩陶更先进的黑陶是在彩陶之后出现的,黑陶复杂先进的制作技术让来自古代文明的世界感到惊讶。当时的馆陶先民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封窑技术,通过科学的渗碳原理,使窑内弥漫的烟气将烟气中的碳粒渗透到坯体中,变成黑色。黑陶的制作工艺让世人体会到了“熏陶”成品、成型的过程。黄河的馈赠和大量优质粘土的沉积,为馆陶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勤劳智慧的馆陶人经过不懈的研究和发掘,终于诠释和破译了黑陶的制作工艺。馆陶黑陶有唱玉之声,富于黑玉之美和青铜之光。它做工精致细腻,形意丰富,古朴典雅,瑰丽豪华,高三米,富贵奢华;火柴盒体积小巧,精致典雅,适合室内装饰,更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长发姑娘的头像好像在巴黎一个诗人书房的墙上见过。畸形的赫拉克勒斯把我带到了东柏林的古博物馆岛,各种雕刻的鸟语花香的灯植物仿佛陪伴着我在西柏林一家酒店里的思乡梦。还有那个貌似走了很远才坐下来打坐的女佛,在曼谷木雕店里勾引我。”外地著名的馆陶诗人宜颜第一次见到家乡的黑陶时惊喜交加,高兴地写下了《黑陶第一记》留作纪念。黑陶的制作技术在中国代代相传,从古至今从未间断。从日常生活用品的锅碗瓢盆到装饰等手工艺品,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黑陶技艺也逐渐提高。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的馆陶黑陶的重现,标志着中国制陶技术的历史巅峰,也为后人展示了制陶从实用到审美要求的历史进程。黑陶文化跨越时空的对接,延续了馆陶人的一个梦想。
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的制作工艺一直是个谜。黑陶流行于24000年前原始社会的宗法制度阶段。先民们创造了龙山文化,这是继仰韶和大汶口之后的一个新的文化分支,他们用生动而简单的各种形状的黑陶器皿。历史学家也称之为“黑陶文化”。据考证,龙山文化大约兴盛于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00年。可惜的是,这种精致迷人的古老技艺在汉代(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基本消失了。到了上世纪80年代,德州工艺美术学院和精细陶瓷所的年轻工人们沿着鲁西北平原的古运河对这些古工艺品进行了挖掘和整理,再现了龙山文化的风貌。这是今天德州的黑陶。德州黑陶以京杭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粘土为原料,质地纯净细腻,土密度高。陶器经传统手轮成型后,坯体干燥过程中不上釉,不压光,不雕花,高温烧结后封窑,用焦烟炭化。烧制出来的陶器呈黑色半透明状,看起来像金子,而且坚实端庄。敲门如香,给人“黑金黑玉”的感觉。“金山丽水,玉出昆钢”,“铁之质如玉之点缀”.....,文人的辞赋能让人想见黑陶的艺术魅力。德州黑陶在造型上独具风格。它采用手动轮系统,既保留了传统的单层拉延毛坯,又创造了一底双层合成毛坯。或复制,或演变,或创新,各种仿丝绸简牍、仿青铜陶鼎、镂空花瓶、浮雕瓶、洗笔、笔筒、葫芦、香炉、烟壶、挂盘等。,都是素雅的。体雕采用红雕、浅雕、透雕等表现手法。装饰图案多以松、竹、梅、菊、牡丹、鸟、蝶、鱼、虫等自然景物为题材,并借鉴了剪纸、木雕、刺绣等艺术形式的特点。除了少数几件雕刻龙凤的宫廷风格外,大部分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和民间特色。如双层的大肚香炉,镂空浮雕非常精致。腹部有浅雕龙凤纹的“龙凤瓶”为云状镂空花纹,两侧卧有立体比龙,正好是瓶耳。这个想法很神奇。其中,被《英国简明百科全书》评论为蛋壳陶,薄如蛋壳,仅0.3毫米厚,色泽黝黑,富有光泽,是龙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瑰宝。近年来,德州工艺美术学院的研究人员对黑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开发,现已达到600多个品种,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青睐。1989年春末,德克萨斯黑陶在巴黎第80届国际技术博览会上获得银奖。6月1989,10为纪念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40周年,由版画家石柯、工艺美术家陶天恩、德州工艺美术学院共同研制的黑陶壁画《孔子的世界遗产》,全长50米,高1.7米,总描绘面积85平方米。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为中国壁画艺术花园增添了又一朵奇葩。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也将德州黑陶作为珍品长期保存。我国外交部和统战部已将德州黑陶定为国礼,党和国家多次将德州龙黑陶赠送给外国元首和国际友人。1991年夏天,德州黑陶参加日本黑陶艺术博览会。目前,德州黑陶已远销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省。
沁源黑陶
在中国五千年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代表“龙山文化”的黑陶作为造型艺术,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它以其内在的优雅和神奇的魅力,展现了我们的祖先有意识地改造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直接结果。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辉。中国的黑陶艺术种类丰富,制作精美。然而,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和旧中国,工艺美术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传统的古老艺术具有巨大的潜在震撼力。黑陶多用于奴隶主和贵族。它被用来装饰宫殿,装饰大厅,成为夸耀财富和显示地位和等级的象征,但它很少被人民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陶艺术得到了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多少年来,黑陶的制作一直被我国人民继承和模仿。其生产地多为原始的家庭作坊,规模小,设备陈旧,产量低,难以形成系列。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黑陶的生产又兴起了。为了拯救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遗产并继承发展,使我国黑陶工艺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以精湛的艺术作品丰富现代文化生活的需求,1995年,黑陶界的新秀沁源黑陶在三秦大地渭河畔傲然萌芽。厂长刘青媛先生受一种精明的置业观念的影响,多次到各地旅行,浏览原始出土文物和各种文献资料,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几年来,经过风风雨雨和不懈努力,如今的“沁源黑陶”以其烧制精美、造型优美、花纹独特、品种众多、规模宏大而被誉为黑陶中的极品。“沁源黑陶”以纯净细腻的红粘土为原料,经过水力、风力的刷洗和废弃,成为一种经过净化的“漂白土”,含铁量和碱金属氧化物较高,使其在制造成型中达到薄而坚的程度。它需要一系列精细的手工操作,如勾兑、沉淀、提胎、画胚、压延、字画、雕刻等。最后,沁源黑陶进行装饰、密封、烧制。它的胎质极其细腻,给人一种光滑温暖的感觉,壁相当薄,有想吹就能吹透的力量。表面特别亮,特别像镜子,质地很硬,让人以为是生钢。不仅如此,它的颜色分为黑色、银灰色、橙黄色三种,颜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根据不同器皿各种特性的要求,其不同的色度有所增减,形成自己的色彩和适中的色彩。沁源黑陶,在器物的设计上,延续和发展了仰韶文化彩陶艺术中的几何图案,但不同的是,它直接用凹凸单线和双线轮纹代替绘画,其效果使图案趋于简单朴实,使整体造型与图案结合形成完美的和谐。沁源黑陶既注重传统技法的运用,又大胆结合现代工艺,追求器物的外在美,注重画面造型美;沁源黑陶——精品荟萃,琳琅满目,陶器的不断创新令人惊叹,将我们带入了对远古时代的梦幻回忆和遐想,让我们仿佛清晰地看到了祖先在远古时代劳动生活的画面。经过多年的寻找和锤炼,沁源的黑陶已经差不多完整了。在欣赏中,人们仿佛能从古老的新石器时代进入夏、商、周、秦、汉、隋、等朝代的历史陈列,能从陶器的静谧中产生运动感,从现实中回到古代,既能领略商周青铜器的风格和气势,又有隋唐五代越窑青瓷的典雅和神韵。这一切似乎构成了。沁园黑陶,在保持“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甜如声”的传统黑陶艺术的基础上,力求多样,在造型和花纹上更贴近现代人的观赏心理,在艺术节奏上保持独特的端庄大气,在品质上精益求精。我喜欢看到精致的外观和丰富的味道。秦源的黑陶很棒。
编辑这段现代黑陶
现代黑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收藏品、高级艺术品和高级礼品。黑陶作为一种高档商务礼品,广泛应用于各大企业、行政单位、教育机构和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行业和以客户关系为主的行业。国内黑陶加工企业设计了适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黑陶商务礼品,所有黑陶生产企业均聘请国内一流的黑陶工艺美术师和黑陶行业大师设计烧制。特别强调的是青岛五羊陶瓷公司,融合龙山文化精髓,不限地域阻隔,以黑陶文化为核心,融合国内黑陶行业精髓,制作出现代黑陶精品,是真正的收藏佳品,也是馈赠朋友和客户的高端礼品。类似的黑陶企业还有四月陶瓷、日照赵琪、茌平桃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