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多尔衮
(1612-1650)
多尔衮,姓爱新觉罗氏,满洲正白旗人,大清皇帝努尔哈赤十四子,建州赫图阿拉城四十年生。
多尔衮从小聪明,练就了一身骑射本领。其相貌与父亲努尔哈赤相似,又是掌管后宫的长公主所生,因此很得毛宠爱。然而在他不到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可汗努尔哈赤去世,母亲被迫陪葬。这个不幸发生在他年轻的时候,对他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这段痛入骨髓的经历,成了他努力的动力。之后,在他的军旅生涯中,以勇猛善战、谋略超群、功绩卓著、志向远大,成为清朝开国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天聪三年,皇太极起兵伐明,多尔衮跟随皇太极破龙井关,入长城。又与莽古尔泰攻下韩尔庄,火速赶到通州,直抵京都,在冀州击败来自山海关的明军。几经征战,多尔衮已经名声在外。虽然年纪不大,却是后金将士公认的不可多得的帅才。
多尔衮统兵是个帅才,在出谋划策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天聪五年,皇太极听取了司法不公引起的民怨反映,命朱贝勒参政。多尔衮言简意赅,定罪量刑事关重大,主管大臣等人必须慎重详细讨论,不得推卸责任。皇太极认为多尔衮的话不多,但是切中要害。当年7月,19岁的他被任命掌管吏部。天聪七年六月,皇太极向贝勒大臣们讨教,明朝、察哈尔、朝鲜三方,应该先征服哪一方。多尔衮建议,现在是整顿兵马的好时机。等庄稼熟了,我们就可以从明处切入,攻占北京附近的几个城中村,这将是一个长久的地方,不会被京都攻破。皇太极很欣赏多尔衮的意见,采纳了,说多尔衮的建议都和我的一致。
多尔衮在如此重大的国家大事上,也为皇太极成为皇帝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天聪九年,皇太极乘察哈尔单于兵败而逃青海之机,命多尔衮、、萨哈连、豪格领兵一万余人,指示以武力威慑,以德政感化,说服单于之子哲。多尔衮等人尊重可汗的命令,安慰鄂哲母子。鄂哲深受感动,不仅真诚地向后金投降,还交出了元朝传下来的玉玺。刚刚验证了一句老话,得玉玺者得天下。多尔衮等贝勒大臣向蒙古投降,获得玉玺,以示皇太极登基。于是,皇太极于天聪十年四月十二日正式称帝,改崇德,国号大清。4月23日,举行晋封大典,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瑞卿王。
崇德元年十二月,多尔衮和魏王又去了朝鲜。从宽甸进入长山关,攻占常州,攻克江华岛,击溃敌军援军。韩国公主和她的两个儿子被俘。高丽王李可可见大势已去,被多尔衮以礼相待嫔妃等大臣的仁厚大受感动,于是带领文武百官向清朝投降。
崇德三年八月,皇太极授多尔衮为受命将军,率左翼伐明。他从董家口进入明朝,到通州河西加入岳托领导的右翼军队。清军四面楚歌,明朝廷震惊朝野,力劝陕西巡抚卢象升面见督军。多尔衮等人避京直奔涿州,然后兵分八路,掠夺陕南,破保定,败卢象升。然后去了临清,过了运河,取了济南。然后回军扰乱天津、迁安,从青山口返回。此役,* * *破城四十余座,降城六座,俘虏二十五万余人,财物无数。多尔衮因功获皇太极赐马五匹,银二万两。
多尔衮也受到了惩罚。崇德五年,皇太极率王围攻锦州,多尔衮却擅自撤营三十里。皇太极派吉尔哈朗代为提问。他说因为原来站里的草都被马吃光了,他就搬到其他地方放马。皇太极很生气,就立他为郡王,罚一万两银子,还带走了两个牛录。
多尔衮是一个熟悉政治斗争事务的人。对他来说,惩罚只是一个教训,他不会太在意。经过两年战乱,攻打松山,在洪承畴激战,在塔山阻击战事,活捉王希贤,最终迫使祖大寿投降。论功行赏,崇德七年多尔衮复辟。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猝死。因为没有皇太子,没有遗诏,所有贝勒似乎都有机会争夺皇位。其中豪格和多尔衮的条件明显优于他人,所以竞争最为激烈,几乎达到了紧张的程度。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儿子继承父亲的位置是顺理成章的;而多尔衮则是一肚子苦水借机倾吐。当时努尔哈赤死了,他的母亲阿巴海作为大公主,为了不让他继承可汗,被岱山、芒古台、皇太极逼得不得不殉国。现在皇太极死了,来和他争个位置,不打算再放他走了。但经过多次观察和仔细分析,如果是稳操胜券,那就要大打出手了。这样,势必导致内乱。不如退而求其次,不坐上皇位而是掌握皇权。于是,他提议由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继承皇位,他和吉尔哈朗在朝鲜辅佐朝政。这个建议被王接受了。从此多尔衮以会稽摄政王的身份执掌清初政权,成为代替皇帝掌握皇权的摄政王。
多尔衮上台后,为了巩固摄政地位,开始排斥异己,垄断朝政。顺治元年正月,多尔衮警告吉拉郎等大臣,因和平,禁止接受外国礼物。吉尔哈朗知道这是警告自己不要僭取权力,于是主动指示群臣,一切要先经过多尔衮,自己排在第一位。同年四月,苏王豪格被何等人揭发,于是抱怨多尔衮独断专行,说了一些不满的话,被多尔衮解除了爵位。虽然半年后给霍格复职,但他始终没有放过政敌。四年后,多尔衮找了个理由囚禁豪格,最后他死在了狱中。不久,吉尔二郎神也被多尔衮免取辅政爵位,带兵至湖广平息清军动乱。
多尔衮确实想当皇帝,他也有能力,但是最后失败了,这对于当时刚刚建立,还没有入主中原的清朝的政局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多尔衮的一大历史贡献,否则,大清历史将被改写。
顺治元年四月,世祖福临在儒艮殿给多尔衮将军的印信,并赐御旗洛盖,以加强威信,率五营郡太子阿子格、河南郡王铎、孔有德前往山海关。得知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帝崇祯在景山公园自缢,平明锡伯山海关司令吴三桂也已投奔清朝。趁着这个好机会,多尔衮发兵进入,打击的对象已经从明军变成了大顺农民军。
当清军行至离山海关仅十余里的地方时,吴三桂通报了农民的动向,多尔衮下令诸王反击,一石击垮了农民军刘及其部下。然后,进了关,吴三桂冲了出来。多尔衮又命吴三桂为先锋,与列长蛇阵的于北山农民军交战。他亲自带领清军咬住长蛇阵的尾巴,使它的头和尾都顾不上了。在多尔衮和吴三桂的夹击下,李自成溃逃。多尔衮深情表达了吴三桂对战斗的贡献。大军前,他主动进入吴三桂为平西王。
清军入关后,雪崩杀了京都。五月到达通州,李自成率领残部向西逃窜,多尔衮命诸王、吴三桂追赶。五月,多尔衮进京。明朝投降官员,全城军民在朝阳门外迎接,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顺治元年十月初一,福临在京登基,多尔衮被封为摄政王叔。
顺治入京后,多尔衮辅佐年轻皇帝平定中原,治理天下,声名显赫,备受尊敬。当他进入宫廷时,像皇帝一样,宫廷里所有的文武官员都跪了下来。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外出打猎,从马上摔下受伤。他于12月9日在卡拉市去世,享年39岁。死后被尊为“茂德皇帝修身、宽业、安心、廉洁、尊义”,寺名“承宗”。被讣告后,削去爵位,平毁坟墓。直到乾隆三十八年,李鸿皇帝才下诏为他平反,恢复瑞亲王的爵位,享太庙,重修陵墓。他的爵位是世袭的,成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明朝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军入侵北京,推翻了明朝。
在此之前不久,居住在东北的已故金应明可汗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攻打宁远(今辽宁兴城)。明朝守备司令袁崇焕顽强守城,多次击败攻城的后金军队。努尔哈赤又气又恨。命令下达后,金兵大军在城墙根部挖洞,准备破墙入城。袁崇焕发现后,下令从西边炮击。努尔哈赤被炮弹炸伤,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同年7月,努尔哈赤外伤复发,前往清河汤泉疗养。8月,伤势转重,乘船返回盛京。在路上,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就通知大公主娜拉去见他。8月耿旭因伤势恶化,在途中死于烤鸡堡(今沈阳以南)。
次日(辛亥日,八月1626),皇太极在贝勒及其大臣的推荐下,被封为可汗。第二年,年号改为“天聪”,女真族名称改为满语(辛亥革命后俗称满语)。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明代称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年号是“崇德”。
皇太极一生勤于政事,骁勇善战,在很多军事上也不得不低头。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严重损害了健康,积劳成疾。1643年8月9日晚10时,在沈阳故宫清宁宫东暖阁寝宫南康坐地时突发心脏病去世。皇太极死后,权力落到多尔衮手中。
多尔衮是后金(清朝前身)拓荒者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努尔哈赤* * *有十五个儿子。他去世时,指定自己最宠爱、最看重的第十四子多尔衮为继承人。但当时多尔衮才十五岁,太年轻了。八子皇太极凭借自己对后金八旗中黄旗、黄旗的掌握,使自己势力强大,获得了继承权。
现在皇太极死了,多尔衮正值壮年,手下举着努尔哈赤精锐部队的白旗白嵌。他当然愿意遵从努尔哈赤的遗言,然后做皇帝。而满族人受中原封建文化的影响,文臣武将大多主张继承父业,想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多尔衮非常聪明。为了避免内部冲突,他放弃了当皇帝的想法,并在皇太极的儿子中挑选了一个年轻的六岁的福临,让他当了皇帝。他自己成了摄政王,独揽大权,掌管国事。福临即位后,顺治的年号就确立了。清朝习惯以爵位称呼皇帝,所以历史上称他为顺治皇帝。
多尔衮不同于那些简单鲁莽的满族权贵。他骁勇善战,深知未来要夺取大陆,对付汉人,仅仅依靠劫掠房屋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熟悉中原风土人情的汉人谋士。
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不到两个月,豫亲王多多就密谋抢汉族大学士范文程的老婆。多多是多尔衮的弟弟。他们的生母娜拉公主,生前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妃子。她被皇太极等贝勒逼迫下葬为努尔哈赤,用弓弦活活勒死,所以多尔衮非常痛恨皇太极。弟弟多多,母亲去世时才五岁,一直依附多尔衮,直到长大。所以多尔衮的爱情在平日里最受欢迎。
多多看到范文程的老婆很漂亮,就起了邪念,想抓住她。她经常派人在范文程家周围观察动静,让范家日夜担心,人心惶惶。多尔衮听了,非常生气。他立即派人把多多叫来,当着满清贵族和文官的面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并命令他交出鲁牛的两千两银子和十五万两军队(一鲁牛为三百)作为惩罚。
平时被强大的满人欺负的汉族大臣,见摄政王不避亲,严惩多多,从心底里解除他的疑虑和怨恨,竭尽全力为清朝出谋划策。范文程立即上书朝廷,分析关内形势,请求燕笼络民心,入侵中原,与农民军争夺天下。多尔衮觉得有道理,于是下定决心,率军向中原门户山海关进发。
清军行进途中,突然迎上两个身着明装的人,自称是明朝镇守山海关的连长吴三桂派来的。
原来,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入京后,接管了明朝的权利。他亲自召见将军和元老,派人到黄河流域各地建立地方政权,甚至准备考试,准备就职典礼。财政税收方面,农民免征三年。这样,人民当然会受益,但要维持军队和政府的巨额开支,就必须靠没收明朝的钱(音:躺在国库里)和追着官僚跑。将军和主持了“北项镇抚司”,把明朝所有三等以上的官员都派到各大营去收复和帮助项,不服的就严刑拷打。四级以下官员被要求自动捐钱帮助项,然后被录用。本来大部分官僚地主虽然不情愿,但认为这是一般的改朝换代。只要他们听话,他们就能保住自己的名声和财富。没想到小官要捐钱,大官要追,于是官僚地主阶级带着疯狂的仇恨与农民军反目成仇。李自成等头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几乎忘了东北还有一支清军在等着。在一些农民官兵中,追求金钱享乐的思想也有所滋长,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这时候,明朝宁远连长吴三桂态度的转变,越发显得重要。吴三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他的士兵是韩笑,他被称为明朝的北方屏障。农民军逼近北京时,崇祯皇帝把他飞进禁卫,他却走一走,停一停,等着看,自己养活自己。北京失陷后,吴三桂径直回到山海关。
李自成进京后,也看到了吴三桂的重要作用,于是命人带着印石的4.2万元和他父亲吴襄的投降书,许诺将他父子封侯,劝他投降。吴三桂接到信后,决定投降,以为从此可以成为暴发户之一。带着兵马进京朝见李自成。不料半路上,府衙总管来报边境,说父亲吴襄被要了二十万两银子,爱妾陈圆圆被抢走,农民军放火烧他家。吴三桂听了,肺都气炸了。他立即掉头返回山海关。为了给自己报仇,他派人去见多尔衮,要他联合起来攻打农民军。
多尔衮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他马上给吴三桂写信,答应出兵,并告诉他,清朝可以封王。吴三桂真的投降了清朝。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拒绝向农民军投降,于是亲自率军到山海关征服吴三桂。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李自成与吴三桂相约四月二十二日,双方决战。那天开始,农民军气势汹汹地包围了吴三桂的部队,占了上风。然而埋伏已久的清军突然过来了。农民军猝不及防,失去了立足点,被打败了。李自成不知道吴三桂已经投降清朝,想带领清军入关。
李自成连夜返回北京。得知敌军实力对农民军不利,决定撤出首都,做好长期抗清的准备。4月29日,李自成在武英殿登基,自称大顺皇帝。第二天早上,他率领部队离开北京,回到他的出生地陕西。两天后,清军浩浩荡荡抵达北京城下。
听到这个消息,明朝在北京的文官将军急忙出城迎接他。他们走到离城门五里的地方,跪在大道两旁,不顾千军万马扬起的尘土,猛敲脑袋。多尔衮命令明官员在前面带路,从朝阳门经正阳门入宫。入城后,多尔衮在武英殿登基。他看了一眼恭敬的明臣,说道:“我,我们清军,是仁义之师,这次去杀贼,为你父亲报仇。”之后,他对身边的清朝王公大臣说:“传我的命令,你们入城,不许破门而入,不许对百姓动手,违令者严惩不贷!”过了几天,多尔衮假装给崇祯皇帝发丧,说不与明朝官僚地主为敌。
消息不胫而走,躲在城外躲避农民军的地主和官僚也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中,按照满族人迎接清军的习俗剃了头发,扎了辫子。
多尔衮实现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夙愿,占领了北京。他决定立即迁都北京。但很多满清官员留恋东北故土,反对迁都。
一天,他们在法庭上又吵了一架。有大臣对多尔衮说:“陛下,不如把军队留在这里,军队还是会打胜仗的!”多尔衮沉思片刻,认真说道:“先帝(指皇太极)在世时曾说过,如果得了北京,就立刻迁都,以求上进。况且现在人心未定,他不应该轻易放弃北京。”几天后,他奉命回去接小皇帝的使者,带着多尔衮的亲笔信出发了。
这年十月,顺治皇帝从盛京来到北京。多尔衮以小皇帝的名义下诏,宣布以北京为首都。从此,清朝从东北的一个小朝廷变成了统治全国的阿清帝国。多尔衮为此事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摄政王叔。当时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有兄弟的嫂子嫁给姐夫的习俗。为了讨好多尔衮,巩固儿子的皇位,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也按照这个习俗嫁给了多尔衮。结果多尔衮也被封为太上皇的摄政王。
多尔衮当了太上皇的摄政王,权力更大了。他不和别人讨论国家大事,有时在家自己决定。连皇帝的玉玺都被他搬到了家里。
多尔衮虽然很足智多谋,但是很难改变他满族贵族的习惯。他到了北京后,仍然像满清入关前一样强占土地,分给王公贵族和八旗士兵。离北京不远的方圆500里被完全占领了。圈地官员所到之处,百姓被驱赶,不仅农田房屋被占,连锅碗瓢盆也不准带走。清朝官员先后三次围京,* * *占地14.7万公顷(一公顷等于100亩)。除了“圈地”,还有一种方式叫“收费”,就是强迫汉人投靠满族权贵,为他们当牛马,耕种土地。后来,因为“铸押”的人经常出逃,清朝颁布了“逃狱法”,规定凡窝藏逃犯者,严惩不贷。
“圈地”、“收费”、“逃法”都很不得人心。但是只要有人在朝廷上表示一点点不满,多尔衮就勃然大怒,说:“今后谁敢扮演‘圈地’、‘充公’、‘逃法’的角色,就严惩不贷!”
过了几年,顺治皇帝越来越懂事,对多尔衮的独断专行越来越不满。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衮病逝,十四岁的顺治皇帝登基。第二年,他下令没收多尔衮的财产,撤去他的爵位,并将依附他的王公大臣全部降职、革职或处死。随后,顺治皇帝将多尔衮所持的白旗收归自己名下。从此黄旗、黄旗、白旗都归皇帝本人管辖,称为上三旗。清朝的皇权也在一步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