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混合改革
国企改革实现“三个历史性突破”,中央企业数量缩减至97家(名单附后)。“‘十三五’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全方位发力,突破藩篱,持续向纵深推进,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的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和重要成果。”2月23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彭浩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将成绩概括为“三个历史性突破”、“五个实质性进展”、“一个根本性加强”。
“三个历史性突破”:一是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从法律上明确了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边界,从根本上确立了企业在独立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二是首次实现了国有企业的功能分类,有效解决了过去工作中的“一刀切”问题,实现了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发展。三是企业办社会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整体解决,长期存在的政企分开、社会企业整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有企业能够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五个实质性进展:一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落实“两个一致”,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推动现代公司治理取得新进展。二是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经理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企业薪酬分配市场化改革,有效提高了企业市场化运作水平。三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占比超过70%,特别是民航、电信、石油、军工等重点领域。目前,上市公司已成为央企混改的主要载体,有效促进了各种所有制资本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四是国有经济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战略重组和专业整合,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完成钢铁煤炭过剩产能淘汰任务,国有经济整体功能有效增强。五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个根本加强”,就是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得到根本加强,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是国企三年改革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握构建发展新格局的重点,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力争今年底实现国有企业三年任务的70%。”彭浩强调说。
国有企业重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继之前的马钢、太钢重组后,中国宝武、昆钢今年再次重组。未来随着国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推进,类似的重组会增加吗?今年国资重组整合会在哪些方面发力?
对此,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国资委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先后完成12集团24家中央企业重组,新设和接收5家企业。与“十二五”末相比,中央企业数量由“十二五”末的106家调整为目前的97家。总体而言,重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围绕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职能,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采取重组整合等多种方式,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彭介绍,主要有几点考虑:
一是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加大对国防军工、能源资源粮食供应、骨干网络、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
二是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高供应链支撑能力和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
三是推动创新资源整合协调,加快突破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
四是有效解决部分央企之间产品雷同、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问题,形成资源合力。
附:现有中央企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