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源笔记之一:石牌坊对联。
熊荣海
5月17日,天气晴朗。早上10左右,即将到达葛园镇时,公路中间出现了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牌坊的门楣上,从左到右排列着六个鲜红的大字“红色省会——葛源”——透过车窗映入乘客的眼帘,引起了作为重游者的我的特别注意。石牌坊高大雄伟,厚重庄严,气势非凡,令人肃然起敬!
27年前,春节过后,我第一次因公拜访葛源。那时候还没有牌坊。它的成立应该是近几年的事。这次重访,我是和上饶老年大学摄影班的同学一起坐车来的,另外还有两辆车,一共55人。下午四点,我们从葛园回上饶的时候,又经过了石牌坊。带队的邱老师说:我们下车在石牌坊前合影吧。于是我走到它的前面,发现中间两根柱子上刻着一副对联——
两枪半惊醒赣东北;
万山红枫反映闽浙赣。
牌坊门楣上的“红都——葛源”六个大字,相当于这幅对联的“横十字”。
从内容上来说,这副对联寓意很好。第一部是指:方志敏在祁阳七公镇用“两把半枪”起义,接着是“义恒暴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然后在葛原正式建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葛园有很多枫树,尤其是枫树坞村。许多巨大的枫树年轮超过100年,其中有许多超过300-500岁。“红枫”象征革命和红色政权。最下面的链接是指中国* * *方志敏、黄导等人在葛原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以来,一直在努力扩大红色区域,葛原成为闽浙赣三省,乃至四省(加上安徽)的革命中心。
从形式上看,第一副对联的格式不符合规定。按照传统格式,横批要从右往左写,而“红色省会——葛源”是从左往右写。按照现在的格式(即从左向右横写),上联应该放在左边,下联应该放在右边,但是现在上联放错了位置。总之,对联和横评的位置不符合规定,缺乏起码的常识,不伦不类,可笑至极!
第二副对联对仗错误多,漏洞多。先说词性错误:上联的“条”和下联的“山”不对(条是量词;山是一个名词。上联的“半”和下联的“红”不对(半是数词;红色是一个形容词。先说调平误差:对联上部的“杠”和下部对应部分的“山”都是平的(原则上应该是调平调平,反之亦然)。上联的“醒”,下联的“映”,都是无声的(原则上应该是平无声,反之亦然)。对联上半部的“北”和联下半部的“甘”都是清调(原则上应该是平调清调,反之亦然。其他字的两个对应处可以是偶数,也可以是偶数,但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偶数,反之亦然)另外,上联“赣东北”出现“赣”字,下联“闽浙赣”出现另一个“赣”字。上下对联同字或多字者,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就像格律诗一样,称为“有罪复”。而且用“赣东北”来对抗“闽浙赣”也不合适,因为“东北”是方位词,“浙赣”是地点名词。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葛源的红色历史在全国范围内都是辉煌的,现在的赣东北七百万儿女都以此为荣!——红色文化丰富多彩!但是从葛园石牌楼上刻的对联来看,现在的赣东北七百万儿女应该感到羞耻,对不起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传统文化黯然失色!
或者问:那么如何纠正上面的错误呢?笔者按照现在的格式试一下。虽然很难讨好,但如果不满意,也是喜出望外:
横幅(批)从左至右:红色之都葛源。
第一部(左图)自上而下:两枪半醒;
底线(右边)自上而下:万株巨枫映红闽浙赣。
横向批评用“红”字代替“红”字,避免在联合语(红色资本、红色卫兵、红色工会等)中重复“红”字。,都是过去人们常用的)。第一部分写了两个半炮在七公镇闹革命——义恒暴动——在葛源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第二部分写的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壮大——葛原创建闽浙赣红色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