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复习课怎么上?
1.复习课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历史教学中有几个突出的内容因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大部分历史知识解答基本都是以时间、地点、谁做了什么的格式形成的。这种格式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记忆上的混乱和冲突。由于许多历史事件发生在相似的时间和地点,记忆容易混淆。不仅如此,因为初中历史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非常多,还需要学生的记忆。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复习课应运而生。一些老师已经意识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忘记知识,所以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他们开设了复习课,以便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复习课不仅仅是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组织构建成一个整体的网络,并在这个过程中教给学生相关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复习,保证历史教学的成果。
2.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复习策略
2.1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复习课。一般来说,复习课的发展是由老师自己决定的,所以选择发展的时机很重要。根据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一般来说,在教学结束后的三到五天内,学生对相关知识还有一定的印象,但一个星期后,基本就会忘记,但如果此时适当提醒,学生可以立即回忆起这些知识。如果时间长了,学生被提醒后回忆起这些知识会更困难。比如教授了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后,学生在一周之内就逐渐忘记了这些知识。然后在第八天或者第九天,老师可以开设复习课,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让学生重新记住这部分知识。
2.2复习课形式优化。复习课的发展可以创新和优化其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形式。在一些老师眼里,复习课只是一节课,从头到尾都要复习知识点。这种想法虽然不能算错,但是非常局限,没有真正认识到复习课的内涵和本质。复习课不一定要上课,也不一定要当课来上。相反,复习课的设置可以更加随意和多样,不需要限制。比如每节课开始前,老师可以把课前的十分钟设定为复习课,复习之前教过的知识,复习课结束后再开始教新知识。在陈升讲授光武起义时,我们可以在课前十分钟快速复习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在讲授丝绸之路时,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陈胜》中光武起义的相关内容。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复习循环,使历史复习和历史教学同步进行,并贯穿于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2.3根据大纲,明确结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所谓“纲”和“线”,主要是指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能够连接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框架。在复习过程中,搞清楚这个知识结构,可以让学生详细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的整体情况,从而优化复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大纲,帮助学生理清结构。
比如八年级教历史,学完第三单元第一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回顾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安排了五节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疆域扩张与对外交流、秦汉文化繁荣。如果仔细梳理脉络,可以发现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围绕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设计的。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以秦汉为主要脉络,比较大一统格局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优劣。这样的复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秦汉历史文化的了解,还可以通过清晰的对比,帮助学生对这两个时期的历史差异及其延续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树立大历史观。
2.4抓住本质,集中要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从中国历史到世界历史,从古代史到近代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浩如烟海,错综复杂。为了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教师要善于抓住历史知识的精髓,帮助学生凝练要点,使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
比如在讲授鸦片战争史的时候,在复习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以这一时期的时间为线索,让学生从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发展、鸦片战争发生的具体时间、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出现的爱国者或英雄人物、鸦片战争的历史功绩和意义等方面总结要点。这样就抓住了教学的本质,浓缩了历史知识的要点,对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5重视训练,加强应用。有效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复习效果的必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历史复习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真正了解历史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何分析。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最简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练习。总的来说,初中历史学习成绩的考题无非是选择题、判断题、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等。
结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复习课意义重大,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复习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际作用,进而从时机、形式、内容等方面加强复习,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