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历史的前辈进来传授经验~

历史学习方法

一、如何学会学习?

首先要树立自己是学习主体的学习理念。

其次,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什么?简单来说,就一句话,就是养成好习惯。”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好的态度可以随时随地表达,好的方法可以随时随地应用。好像是本能的,会用一辈子。”在学校学习中,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预习是第一步。课后及时复习。复习有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一般复习。

最后,学会学习的关键是学会如何阅读。

就历史知识而言,历史知识可分为历史背景、历史过程和历史影响。

历史背景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原因分为历史和现实原因、内部和外部原因、必然和偶然原因、直接和间接原因、根本和一般原因、主观和客观原因、主次原因等。

历史过程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作品、制度等等。

历史影响包括结果、性质、成就、经验、教训、意义等等。

历史知识还可以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和历史线索。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历史观。

在历史理论的指导下,历史的概念是对历史现象的抽象概括。它是对基本历史事实的拓展和深化,反映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因为历史知识是由许多相关的历史概念组成的,形成和掌握历史概念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

此外,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学历史课本。一般来说,自学历史教科书应包括以下程序:

首先,逐段写一个字幕。知道每个自然段主要说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就能大致了解教材了。

第二,写出教材要点的综合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第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找出历史的发展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找出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的结构。

第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

5.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努力记住。

2.掌握方法,增强信心

(1)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顺序依次记忆。

(2)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近的知识,经过仔细观察和综合比较,找出要记忆的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有规律的东西来记忆。

(4)隔年记忆法:将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记忆。

(5)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巩固记忆。

(6)记忆方法:尽量经常、及时地记忆所学内容,在记忆的过程中强化记忆。

(7)谐音记忆法:把要记忆的东西改成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容易记忆。

(8)形象记忆法: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可以用图表形象地描绘出来。

(9)讨论记忆法: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不够,不妨先根据自己的观点与同学讨论,在讨论中更容易记住正确的东西。

(10)公式记忆法:将记忆的内容写成公式或歌谣,是一种化枯燥为乐趣的记忆方法。

(11)前缀记忆法:把要记忆的材料的前缀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用手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练习、测试、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联想记忆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感官参与记忆法:多感官参与记忆活动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致的轮廓,然后逐步记住每一个细节,由粗到细。

(16)比较记忆法:在记忆相似的事物时,可以将两者进行比较,找出异同。

(17)分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成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出来,然后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以此作为记忆的“链条”,将所有内容连接起来。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的知识才能牢牢记住。

(20)推理记忆法:用一件事引出接近的事或有因果关系的事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果能把我们学过的所有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形成一个面,编织成一个网络,那么知识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就会清晰可见。

最后,需要提醒学生,重复是记忆之母。顾,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能背诵十三经1.47万字。据《读书第一》一书记载,“(即顾)背诵了全部十三经。每年用3个月热身,剩下的一个月用来学习新东西。”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已年过八旬,能熟练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100位以内的数字。有人向他请教记忆技巧,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遍!”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记忆是这样的。

3.学习的升华与能力的培养

要学好高中历史,需要学习一些历史理论。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规律。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基本规律。

第三,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第四,历史是不断进步的。

第五,掌握一定的评价方法。

(1)坚持正确的位置。人民立场、进步立场、爱国立场、全球利益立场等等都是正确的立场。

(2)坚持历史评价而非道德评价。

(3)评价历史应坚持阶级分析法。

(4)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应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