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联考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的考试范围
2)数学
3)英语
4)物理学
5)化学
6)地理
7)历史
-
1)语言
一.考试要求
中国语言是指汉语和中国文学。本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中国语文能力,即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包括现代汉语(白话文)和古代汉语(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是指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现代汉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考生回答的语言以现代普通话为主,文字为繁简。
二。考试内容
一、语文基础知识
1.中国知识
(1)正确辨别词义
(2)正确使用词语
(3)根据表达方式、场合、对象、目的的不同,恰当地使用语言。
(4)分析结构复杂的长句,正确把握意思。
(5)借助语法和逻辑知识,修改不清楚的句子,使其清晰连贯。
(6)借助修辞和语法知识,使句子表达准确,富有文学性。
(7)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中国文学常识
(1)了解文学体裁的主要特征(辞赋、乐府、古典诗歌、现代诗歌、词、曲、杂剧、小说)。
(2)了解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3)了解与重要文学作品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4)熟记中国古代常见的名言和句子。
第二,阅读
1.现代汉语(白话)阅读
(1)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中的复杂句子。
(3)筛选和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4)把握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
(6)分析文章的结构。
(7)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8)对作品的形象、语言、文字功底进行评价和鉴赏。
2.阅读古代汉语(文学语言)
(1)理解文言文中常见实词的含义。
(2)了解文言文常用虚词的用法。
(3)了解古代汉语的句式和用法。
(4)将浅显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5)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
(6)概括文章的主要思想
(7)评价和欣赏作品的思想性和表现力。
第三,写作
1.准确理解问题的含义
2.准确的观察,恰当的联想,合理的想象。
3.语言规范、连贯、恰当
4.文章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5.文章内容充实,情感健康。
6.叙述清晰完整,细节恰当;具体生动地描述;讲解能抓住特点,语言简洁;论据清晰、充分、合理。
7.了解常用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习惯。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为闭卷、书写笔等。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试卷各部分的比重。
汉语基础知识和能力约占20%
文言文阅读15%左右
白话文阅读约占25%
写作约占40%
3.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简答题和作文。
2)数学
一.考试要求
1.正确理解和掌握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2.熟练运用本大纲规定范围内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题(包括简单应用题)。
二。考试内容
一、代数(代数)
1.$ NUMBER人($ NUMBER)
有理数,无理数与实数,绝对值,复数及其向量表示,复数的四则运算。
2.代数表达式
代数表达式,分数及其运算,阶乘分解,根式及其运算,二次根式的合理化。
3.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及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二元一次联立方程和三元一次联立方程的求解。矩阵行列式
4.不平等
不等式及其性质,简单不等式的证明,一元线性不等式的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
5.一组
集合,子集,交集,井集,补集。
6.功能
函数、函数的符号、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增减、奇偶性、反函数、互逆函数及其图像之间的关系。
7.线性函数(y = ax+b,a≠0),二次函数(y=ax2+bx+c,a≠0),反比例函数(y=k/x,k≠0)幂函数(y=xa),它们的图像和性质。
8.指数函数(y = ax,a > 0且a≠1),对数函数(y = logax,a > 0且a≠1,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称为lg x),它们的图像和性质,对数底的变换公式。
9.数列:等差数列和他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之和的公式,以及等比数列和他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之和的公式。
10.极限:数列和函数及其四则运算的极限。公比的绝对值小于1的无穷几何级数之和。
1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排列与排列数公式,组合与合数公式。
12.二项式定理,数学归纳法。
13.多项式:多项式,余数定理和阶乘定理。
二、三角形(triangle)
1.角度的度量和角度的独立性,锐角的正弦(sin a)、余弦(cos a)、正切(tan a)和余切(cota)的定义。
2.任意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公式(归纳公式),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公式,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已知图像和性质。
3.直角三角形的求解及其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在斜三角形求解中的应用。
4.两个角的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5.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反正切函数及其图像。
三、立体几何(Solid geometry)
1.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的直线,对应边平行的角,不同平面中的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度的判定和性质,垂直度的判定和性质,斜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如果平面上的一条直线垂直于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投影,那么它也垂直于这条斜线(称为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3.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二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4.正棱柱、正棱锥、正平截头体、圆柱体、圆锥体和平截头体的体积和侧面面积,以及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5.正命题、负命题、负命题和负命题的关系,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四、解析几何(解析几何)
1.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固定分数。
2.矢量
向量、有向线段、向量与平面向量的内积。
3.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点斜、斜截、两点、截距和一般方程,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的交点,点到直线的距离。
4.曲线和方程,简单的轨迹问题。
5.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及其性质,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及其性质,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及其性质。
6.坐标轴平移,将缺少xy项的二元二次方程转化为标准方程。
7.极坐标系统,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相互转换。
8.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平面方程,空间直线方程。
五、微积分(微积分)
1.连续函数和导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c,XM (m为有理数),ex,ax,ln x,logax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以及基本的导数公式。
2.利用导数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不及物动词概率和统计
1.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独立重复试验。
2.抽样方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总体分布的估计,正态分布及其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用闭卷笔回答,用钢笔或圆珠笔,不允许用红笔或铅笔。
3.文理科考生使用同一张试卷,包括文理科考生不同的试题。
4.考试时可以使用计算器、圆规、直尺等绘图工具。
5.各部分知识含量的比例
代数约35%
三角形约为15%
立体几何约为10%
解析几何占20%左右
微积分大概是10%
概率统计大概是10%
6.各类问题的比例
试卷包括三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选择题是有四个选择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要求写出计算或推演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演示题和应用题,解答要用文字、计算步骤或推导过程书写。三类试卷的分数比例:
选择题35%左右
填空大约25%
大约40%的答案
4)物理原理
一.考试要求
1.理解本教学大纲所列的基本物理知识(包括现象、概念、规律和应用)。
2.掌握本大纲涉及的科学方法和技能(包括实验方法和技能)。
3.能够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方法和技能解决具体问题。
关于考试要求的几点说明:
(1)这个大纲既包含理论知识,也包含实验知识。但考试时,实验知识只要求书面回答,不要求考生在考场做实验。
(2)本大纲涉及的数学知识包括三角学、代数和几何、解析几何等一般数学知识。不需要微积分。
(3)一般采用国际单位制(SI)。而且还要求熟悉以下符号:?(微),m(毫),k(千),cm(厘米)。还要求使用以下单位:a(埃)、度(度)、C(度)、eV(电子伏特)、kWh(千瓦时)、atm(标准大气压)、mmHg(毫米汞柱高度)、年、日、时、分、秒。
(4)答题卷时,物理术语可以用英文书写。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含核物理)和实验五个部分。
一.力学
1.运动学
标量和向量,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分解(限于两纳米)。粒子。
位移和距离。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匀速运动。匀速变速运动。落体和抛射体运动。
图解法(s-υ图,υ-t图)。
曲线运动:扔石头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向心加速度。
2.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
牛顿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弹力。胡克定律。
摩擦。静摩擦和静摩擦系数。滑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系数。
牛顿定律的应用。
圆周运动中质点的向心力。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限于圆形轨道)。
3.物体的平衡
* * *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4.动量效应
气势。
冲动(冲动)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限于一维)
报应
5.工作和能量
工作。权力(权力)
动能。
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势能。
机械能定律。
6.震动
负载轻弹簧。简谐运动(简谐运动)。
振幅。周期和频率。
单摆的周期公式。
强迫振动和共振现象。(定性)
7.波浪
横波(横向)。纵波。
波速、波长、频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波的干涉。波浪的驻波衍射。(定性)波形图。
第二,热量
1.温度
摄氏刻度()。
温度的热力学标度。
2.热
热度。热容量。比热容。
3.理想气体和气体动力学理论。
理想气体。通用气体常数(通用气体常数)
分子运动理论。布朗运动。分子力
温度和压力的微观解释。
4.热力学第一定律
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势能。物体的内部能量。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电磁学
1.静电学
充电。电荷守恒。
售票员。半导体。绝缘体。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点电荷电场强度。电场线
场强叠加原理。
电势差和电势。等位面
电场强度与电位差的关系(仅限于均匀电场)。
带电粒子在均匀电场中的运动。示波管。
静电场中导体上的电场强度、电势和电荷分布。
电容器。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面积和间距的关系(不需要求导)。
电容器的串联和良好连接。
2.直流
电流强度。欧姆定律。反抗。电阻率(电阻率)。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串联和并联电阻。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力和电力。电阻器上消耗的功率。
3.电流磁场
电流的磁效应。
磁通量密度。磁力线(磁力线)
通电长直导线、圆环和螺线管的磁力线分布。右旋螺旋法则)
4.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均匀磁场对通电直线的作用力。左手法则。
洛伦兹力。
荷质比的测定(e/m)。
5.电磁感应和交流电
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自感现象。
互感现象。变压器原理。
交流发电机原理。
正弦交流电的波形。有效值(有效值)峰值
6.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振荡电路(定性)。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速。电磁波谱。
第四,光学
1.几何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光路的可逆性。
全反射。临界角度。
棱镜折射。分散。
镜头成像。绘图方法。
2.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的电磁理论。
光的干涉(定性)。
光的衍射(定性)。
3.光效应
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
光的波粒二象性。
动词 (verb的缩写)原子物理学
1.atom
光谱。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线光谱和连续光谱。
原子的核结构。卢瑟福散射实验(定性)
氢原子的波尔模型。
2.核心
自然辐射现象。半衰期。
原子核的人工嬗变,原子核的组成。
核方程式。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
质能关系。
第六,实验
1.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
2.千分尺的使用和读数
3.使用纸带计时器或数字数据记录器。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5.研究单摆的振动周期。
6.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7.通过描述在电场中的平面上画出等势线。
8.学会使用测谎仪。
9.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
10.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11.电流表被转换成电压表。
12.学会使用万用表。
13.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14.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为闭卷和书面回答。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试卷各部分的比重(包括相关实验):
力学约占34%
热学约为12%
电大约是34%
光学约10%
原子物理大概是10%
3.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第二部分是一般题。两类题比例:选择题占40%,一般题占60%
5)化学
一.考试要求
1.正确理解和应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简单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3.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
4.掌握基本的化学计算。
5.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6.注意以上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7.了解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及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考试内容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原子和分子
(1)原子、分子、离子;
(2)物质的量及其摩尔数,气体的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
(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2.原子结构
(1)原子组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
(2)原子序数和同位素;
(3)以稀有气体元素为例,掌握原子外电子层的排列。
3.元素周期律
(1)原子核外电子组态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渐变的关系,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周期表,周期,主族,次族。
4.化学键
(1)离子键的电价键,* *价键和金属键。
(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分子间力(即范德华力)和氢键;
(4)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5.化学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热化学方程;
(4)燃烧热和中和热。
6.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
(2)浓度和压力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催化剂及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7.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平衡态;
(2)反应物的转化率;
(3)浓度、温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勒夏特勒原理。
8.电解质中的电解质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3)水的离子积、pH的定义及相关计算、指标;
(4)酸碱中和反应和盐水解反应;
(5)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9.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剂和还原剂;
(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平衡;
(3)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氧化还原能力的比较;
(4)原电池原理、金属腐蚀与防护;
(5)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二、无机化学
1.氢(H)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氢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
2.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与化合物化学性质的比较;
3.氧(O)、硫(S)、氮(N)、磷(P)、碳(C)、硅(Si Si)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常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4.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常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5.稗草(Al)、铁(Fe)、铜(Cu)及其常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三。有机化学
1.有机物的特性和命名法(IUPAC命名法);
2.典型的有机反应:取代、加成、加成聚合、缩聚、酯化、消除等。
3.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4.烷烃、环烷烃、烯烃、芳香烃、同系物、异构体;
5.石油的分馏和裂化;煤的干馏及综合利用;
6.烃和官能团、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和醚的衍生物的概念。
7.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基本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塑料、橡胶和纤维三种合成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9.空气和水污染及预防。
第四,化学计算
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气态物质的质量关系、量(摩尔)关系和体积关系;
2.原料杂质含量、产品纯度和收率的计算;
3.根据化学分析数据计算实验公式、分子量和化学式;
4.溶解度及其相关计算;
5.溶液浓度的计算[如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摩尔浓度、ppm浓度等。];
6.反应物转化率的计算;
7.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值的计算。
动词 (verb的缩写)化学实验
1.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
2.常见气体的制备、收集和识别;
3.常见离子的检查;
4.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鉴定;
5.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6.溶液的制备和稀释;
7.使用中和滴定、指示剂和pH试纸;
8.溶解度的测定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硝酸钾]
9.原电池原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0.电解饱和盐溶液;
11.分子量的测定;
12.重结晶法提纯硫酸铜及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3.原盐的提纯;
14.乙酸乙酯的制备;
15.脲醛树脂的制备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合上书,书面回答
2.考试时间120分钟。
3.满分是150。
4.试卷中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基本概念和原理占40%左右
无机化学占20%左右
有机化学约占15%
化学计算约占15%。
化学实验约占10%。
5.试卷中各类题型所占的百分比
选择题占40%左右
填空题约占15%
问答占25%左右
计算题占20%左右
(其中,选择题占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