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需要了解自己的人的著名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公认的美男子,别人都叫他徐公。离徐公家不远,有一户人家,主人叫邹忌。邹忌也是一个又高又漂亮的男人。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对着镜子问妻子:“你觉得哪个比那个徐公漂亮?”
妻子回答:“当然,我丈夫很漂亮。他怎么能跟你比呢?”齐桓公是一个英俊的男人,因齐国而闻名。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去问妃子:“你看,我和徐公哪个更漂亮?”妾也答曰:“徐公虽美,与你还差得远呢!他怎么能跟你比呢?”
邹忌听到妻妾都这么说,觉得很得意,心想:就算我的妻妾都这么说我,那也一定是我最漂亮了。一天后,有客人到邹忌家做客,邹忌摆下酒席招待他。席间,邹忌顺便问客人:“你觉得哪个比徐公漂亮?”
客人的回答也是:“徐公没有你漂亮。”这句话让邹忌更加得意。他不知道自己现在有多美。又有一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仔细看了看徐公的脸、身材、体态等各个方面,暗暗和自己比了比,没见过比徐公更漂亮的。
徐公走后,他又去照镜子,感觉比徐公还要惨。邹忌为此事夜不能寐。他想了又想,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我老婆对我有偏爱,当然要说我漂亮;至于妾,怕我,所以也说我漂亮;至于客人当面夸我,不就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吗?”
自知之明很重要。在古代,人们可以保护他们的官员和家人。人在赞美声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是领导岗位的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才不会迷失。
故事二:
楚庄王要讨伐越国,庄子谏曰:“陛下为何要讨伐越国?”庄王答道:“由于越南政治混乱,士兵战斗力差。"庄子说:"我认为智慧就像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齐王被秦晋打败,失去了数百里土地。这是军人战斗力的软肋。
庄缇是楚国的一个强盗,但是官员们不能抓住他。这是政治混乱。齐王政治混乱,势力弱小,似乎不在越国之下,却要讨伐越国,可见齐王的智慧就像那只眼睛,能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庄王取消了军事行动。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智慧不在于他评价别人的能力,而在于他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所以说“能够评价自己才是明智的。”这个故事说明了“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难”的道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待人之道。
扩展数据:
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严格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们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解剖别人比解剖自己容易。所以人们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认清自己,善待自己,才是最明智最有价值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真正了解自己,战胜自己,控制自己的很少。自知不同于真正的自知。自知之明是大多数人的通病,真正认识自己是少数人的智慧。
人生就像一把秤:轻敌评价自己容易自卑;权衡易骄;只有尺度准确了,才能真实恰当地感知自己,提升自己,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能吃多少碗干饭,自己有多少价值,实现自知之明。
但现实中,人们往往自我权衡,过于自信和自尊,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做事漫不经心,造成了不必要的尴尬和悲剧。当然,也有低估自己的人,他们往往是自卑的,自我轻视的,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羞耻,往往处于无限的痛苦之中。
古人云:“一日三救。”也就是说,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告诫。因为自省可以自律,自律可以自重,自重可以自信。自尊是正直,自知是智慧,自控是修养。人有自知之明的胸襟和胸怀,性格不屈不挠,行为不卑不亢,品德受到上下称赞,事业平衡。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可以经常解剖自己,鼓励自己,改正缺点,衡量思考,量力而行,及时抓住机遇,不断创造人生的辉煌。
自知与不知的区别是两种结果。不了解自己的人,往往会迷茫,被冲昏头脑,看不清问题,摆错了位置,找不到人生的支点,驾驭不了人生命运的小船。自知之明的关键在于“明”字。我对自己了如指掌,所以能在事情发生时审时度势,善于趋利避害,挫折很少。
它的期望值会更高,人生之路会更顺畅。同时,自我的无知受到私欲和情绪的影响和干扰。在当今浮躁、物欲横流的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缺乏自律,就很容易被权力、金钱、性、欲所诱惑和腐蚀,沉迷其中,结出许多人生苦果。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另一方面,知识来自无知,奋斗来自无畏。说自己的力量长是短,认识自己是长。自知力越高,求知欲越强。学而后知少,知而后知多。掌握的东西越多,越觉得自己知识匮乏。知无止境,学无止境。所以,自知是知识的不竭动力,知识是自知的升华。
自知通过求知改变自己的无知,这也是自尊、自律、自信,进而自立、自强的基础。
百度百科-徐工
百度百科-楚庄王
百度百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