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人物概述
1937 65438+10月18,赵出生于大连市万绥街。赵的父亲死得早。因为家里穷,他想早点出去打工。1952年,年仅15岁的赵考上了大连水产学院(大连海洋大学的前身)。1955毕业后分配到湖北黄梅水产养殖场,1956回大连在大连水产公司工作。
因为家境不好,赵工作很努力。虽然是水产养殖公司的技术员,但他像渔民一样在水产养殖区辛勤工作。近20年的渔民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海洋文化知识,他已经成为海带、对虾等海产品养殖的专家。在此期间,由他首创的“海带人工育苗施肥方法”和“海带斑点病防治”为国内首创,由他首创的“扇贝人工育苗养殖”也填补了我国扇贝大规模人工育苗的空白。这个科研成果是19865438+。
1981三月,赵被派往日本深造。半年后回国时,赵带回了整整一箱75公斤的资料,以及中国海水养殖总有一天一定会赶上日本的决心和信心。
1984年,大连整合多个水产部门,成立大连水产研究所。赵被市里选中,成了这个研究所的所长。经过研究所的一系列改革,赵决定在1986开始人工养殖鲍鱼。事实上,早在1979年,赵在研究扇贝人工繁殖时,就开始了鲍鱼的人工繁殖,并在当年的11月,赵成功繁殖了2000只鲍鱼。鲍鱼是海上的“软黄金”。当时国际市场价格已经达到4万美元一吨,是无头虾的3倍,市场需求巨大。为了实现中国人工养殖鲍鱼的梦想,赵顶着各种压力,多方奔走,终于筹集到80万元,建起了鲍鱼池,开始养鲍鱼。
赵决定增加单位水域的鲍鱼密度,这在世界上也是先例。国内外的朋友都很担心他。这时,赵病倒了。经医生检查,他仍患有七种严重疾病。正常血糖80-120 mg,但他的血糖高达420 mg。他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肺结核和咯血。
然而,他是研究所里唯一懂得人工鲍鱼养殖技术的人。他怎么会住院?赵拖着病危的身体回到了鲍鱼塘。渔业局的领导与医院协商后,在鲍鱼塘边为赵设立了临时病房,并挑选了最好的医生为赵治疗。与此同时,一辆救护车正停在育苗池的旁边,准备随时抢救赵。就这样,赵与死神争分夺秒。经过半年夜以继日的努力,赵和工人们一共摘了9次苗,都很成功。赵挑战了生命的极限,创造了世界人工养鲍史上的奇迹。在1.200平方米的水面上,繁殖了900多万尾鲍鱼苗,平均每立方米水7700尾,比日本最高纪录高出3倍多,总产量相当于日本年产量的一半。
10月6日,大连市水产局邀请了20多位国内著名水产专家对这一成果进行鉴定。专家们总结说:“这一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赵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消息传开后,国际鲍鱼界震惊,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科研成果。
鲍鱼苗人工大规模高密度培育的成功,也给大连水产研究所带来了丰厚的收益。1987年,原本在全国默默无闻的大连水产研究所,不仅科研和生产双双位居全国水产战线第一,还实现利润3310万元。就在这一年,赵第一次拿出200万元为员工购买住房。
陆地杂交鲍鱼养殖
1987年的一天,赵在一份日本报纸上看到一个日本小鲍鱼养殖场正在进行陆地养鲍试验。这个消息让赵坐立不安,他意识到陆地养鲍鱼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在陆地上养鲍鱼,可以人工饲养,加快鲍鱼的生长速度,控制养殖周期,养殖的鲍鱼想卖就卖,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使全国鲍鱼养殖事业走上现代化、集约化的道路。
拿定主意后,赵以大连水产研究所的名义向国家计委作了汇报。1988年初,国家计委终于批准立项,以贷款形式贷出16万元,但资金与总投资相比太少。
正当赵为筹集资金发愁的时候,1988年夏天,日本水产行业“五大公司”之一的日本宝兴株式会社社长邓铭来到大连,与赵见面,寻求合作。赵立即坐下来与日本人交谈。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日本宝兴株式会社出资50万美元,与大连水产研究所合资成立大连包华水产有限公司,建设陆上鲍鱼养殖场。中方将在10年内用鲍鱼偿还日方投入的50万美元。如果中方养不出鲍鱼,也会在市场上购买鲍鱼,以低于市场1美元的价格卖给日方。
1988年3月,研究所的第一家合作企业大连包华水产有限公司正式成立。1989年6月,一座设备齐全、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的大型鲍鱼养殖场提前竣工,这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世界最大的鲍鱼养殖场。鲍鱼厂建成后,当年搬来壳长2.8厘米的幼鲍50万尾进行试养殖。1990 165438+10月,农业部对“工厂化鲍鱼养殖技术”进行部级鉴定。实测表明,库存成鲍48.9万尾,成活率90.6%,壳长7厘米,产量14.6吨,产值50多万美元(实际收获商品鲍22吨,产值64.2万美元)。专家结论:“鲍鱼的养殖规模、单位面积产量、养殖周期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赵再夺国际桂冠。
陆地鲍鱼养殖成功后,赵仅用三年时间就还清了日本人用鲍鱼投资的50万美元。1993年夏天,日本宝兴株式会社新社长访问大连。此次,宝兴公司以合资形式与赵签订合作协议。
赵与日本宝兴株式会社合作后,与韩国首尔北洋株式会社合作成立大连联北水产有限公司,与中国信托投资公司(香港公司)合作成立大连新达水产有限公司。
与中信的合作使赵的陆地养鲍业务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3年3月,中信投资4080万元,与大连水产研究所合作建立了38000平方米的世界级最大鲍鱼养殖基地。基地预计在1994竣工。如果当年育苗,到1997年鲍鱼年产量将达到300吨,年产值将达到12万美元。然而,正当赵全力以赴建设新的养殖基地时,一场强烈的热带风暴于8月1994日席卷大连,赵将小鲍鱼苗抛入海中,成批死亡。然后在1995年,辽宁、沈阳发生暴雨洪水,大量淡水涌入海湾,对海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污染,细菌滋生,大面积发生赤潮。赵放入海中的鲍鱼患上了严重的疾病,幼小的鲍鱼苗不仅没有长出来,反而一天天消瘦,最终死亡。连续两年,赵的鲍鱼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它已经损失了654.38+00多万元。在赵鲍鱼患重病的同时,中国沿海和世界各地的鲍鱼也遭受了致命的打击。鲍鱼的疾病问题怎么解决?赵想到了鲍鱼杂交。带着这个想法,赵出访了美、日等国,与外国专家进行了交流。回国后,他毅然决定杂交鲍鱼。
1996年夏天,赵从日本引进10优质皱纹盘鲍种运到大连做未来鲍鱼的父亲,并选择当地健康的雌性鲍鱼做母亲,开始新品种杂交初期试验。1996年夏末,又一次赤潮发生后,赵惊喜地发现,杂交鲍鱼苗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但旧技术培育的鲍鱼苗又出现了发病迹象。
随着1996的初步成功,1997年3月,赵决定大规模开展“RHD鲍鱼人工育苗”,一次性从日本引进900尾皱纹盘鲍作为育苗鲍。开始大规模“人工养殖RHD鲍鱼”。从三月到八月,整整五个月,赵的心一直悬着,他小心翼翼地照顾着这些精灵。赵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又一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7 165438+10月,赵用新技术在766个鲍鱼养殖池中成活鲍鱼2700万尾,可形成直接产值2500万元,除去成本后实现利税近2000万元。如果培育的话,存活率50%的话,到1999年底就赚了2000万美元。
至此,赵继“大规模、高密度人工养鲍”、“陆地工厂化养鲍”、“当年培育大规格苗种”三项世界级科研成果之后,第四次荣获世界级养鲍桂冠。
RHD的成功在世界水产界引起了轰动。当年6月和2月,来自美国、日本、墨西哥、韩国、爱尔兰、加拿大、挪威、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等50多个国家的5000多名专家对其进行了访问。
鲍贝南阳
2003年,为了减少鲍鱼池取暖用煤的投入,赵和该所一名副院长将1000粒鲍鱼苗运到海南琼海养殖场进行试养。试验结果表明,小鲍成活率高达90%,生长速度比大连快1/4。鲍贝南洋养鲍的成功,使大连的碧龙、太平洋、獐子岛等20多家养鲍企业纷纷效仿。一时间,大连到海南的航空货位告急。
赵倡议北养鲍鱼,南养鲍鱼,仅增产节能一项,每年就为大连鲍鱼企业增加收入近两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