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的写作背景
《美国货币史》的主题,一言以蔽之,“货币很重要”是基于金融研究界的共识:货币是一种独立可控的力量,对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史上,可能很难找到比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更好的案例来分析和印证“钱很重要”的观点。如果说以前的经济周期基本上是从实体经济中的投资和消费活动蔓延到金融市场,那么2008年的次贷危机可以说是全球意义上的第一次新经济周期,从货币和金融市场的动荡蔓延到实体经济,货币和金融因素成为经济波动中最关键的因素。全球金融海啸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制造的“有毒资产”为主导,通过高杠杆扩散到全球,是华尔街自己制造的“货币恶魔”。钱再一次从这个层面证明了它的重要性。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下,美国一些金融界人士一度认为,
幸运的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以研究大萧条而闻名的伯南克教授恰好是美联储的主席,这使得原本只能代表伯南克研究水平的关于大萧条的专业成果迅速成为了美联储的具体政策措施。在普通教科书的意义上,伯南克和他领导下的美联储在危机中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在传统的中央银行学中,大部分是“非典型货币政策”,但基本思想来自伯南克对大萧条的研究。在各种对大萧条的深刻研究中,弗里德曼及其《美国货币史》是权威著作。毫不夸张地说,伯南克的研究和当前的政策深受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的影响。读者可以从本书的分析中找到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救助政策的理论线索。
就这样,在各种机遇下,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原本是一本有些晦涩、专业的经济金融著作,如今却因为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海啸的关系,更像是一本专业著作中的畅销书:无论是政策制定者还是投资者,都可以从中找到理解当前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启示。
美国货币的历史就像是灵感的源泉和智慧的雷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重新审视大萧条。我们可以说,迄今为止大萧条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对弗里德曼“货币供给视角”的深度拓展。“货币供给视角”的全面拓展,几乎涵盖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的所有成果。
本书以货币存量为基础,研究了1867-1960年美国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
对货币供应量变化与通货膨胀水平之间因果关系的详细描述,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该书以敏锐的洞察力将复杂详实的历史统计资料与经济分析完美融合。书中许多独特的分析和开创性的研究结论,如作者对1929-1933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加深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认识。
美国货币史的详细研究,对危机中的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需要经常重读。学习这本书,尤其是对银本位、金本位、信用本位的评论,引起了我对货币制度更大的兴趣,这也是打开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把钥匙。在关于货币体系的争论被消除后,金融和政治的焦点转移到了银行体系。银行业屡遭危机引发不满。1913年,国会通过了美联储作为一项永久性措施。1914,美联储系统开始运行。美国货币体系内部的这一深刻变化与同样重大的外部变化(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外部环境和内部货币供应之间的联系放松了)同时发生,这注定了美联储体系的存在。这两次变革合在一起,使1914成为美国货币史上的一个重大分水岭。美联储系统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力,其中调整准备金率的权力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在货币体系上,美元对黄金贬值,金本位的特征也发生了变化。金币的使用已被废除,持有金币或金块不再合法。财政部可以继续以固定价格从铸币厂自由购买黄金,但以固定价格自由出售黄金只能用于国际支付。由于金本位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都放弃了金本位,其他国家广泛采用外汇。
监管,美国有效地实现了信用标准。黄金已经成为一种合法的商品,它的价格是有法律支撑的,从任何意义上来说都不再是我们货币体系的基础。
弗里德曼的货币史本身就确立了货币作为经济调控核心的地位。这两个时期之间一个可能的基本共同点是对经济稳定性变化的预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是,当个人和企业预期经济形势稳定时,他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资产,在经济动荡和不稳定的情况下,以货币准替代品形式持有的资产会少于他们预期的。毕竟,现金作为资产的主要优势是用途广泛。在处理紧急情况和利用机会时,它可以提供最小的限制和最大的灵活性。未来越不稳定,这种弹性的价值就越大,所以对货币的需求可能就越大,这也说明流动性是随着预期的变化而变化的。
对美国货币的历史有三个主要贡献:
第一,发现货币供应量与整体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二、解释1930年代史无前例的大萧条;
第三,成功发动了一场反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重新确立了货币理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至于第一个贡献,《美国货币史》第13章的总结说得很清楚[2]:“考察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货币史,目的是从各种看似无关或偶然的事件中发现共同的规律。同时,我们也获得了足够的信心,认为我们所发现的共同规律仍然适用于其他尚待考察的历史事实和未来将要发生的现象。通过对近百年来美国货币历史的详细考察和分析,我们有以下四点发现:第一,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动态过程与整体经济活动、货币收入和物价水平变化密切相关;顺序
二是货币变量与整体经济活动的关系高度稳定;第三,货币变量的波动往往有一个独立的来源,并不是总体经济活动变化的被动反映。第四,关于金钱,表面现象往往具有欺骗性,真正重要的关系往往只是吸引人眼球的表象的反面。我们可以预见,上述三个共同规律将适用于未来的货币历史发展,就像它们适用于过去漫长的历史经验一样。另外,对于第四个发现,我们不能说它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普遍结论。我们期待未来的历史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例子来支持这一发现,就像过去的历史已经提供了大量的例子一样。前面提到的戈登主编的《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框架》,旨在从数学模型的角度阐明美国货币史的分析逻辑。
第二次投稿的影响力或知名度比第一次大很多。美国货币史第七章“大萧条(1929-1933)”长达120页,占全书七分之一。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曾独立发表过这一章,可见学术界对这一章的重视。弗里德曼解释大萧条的“货币供给视角”是最著名的解释,虽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美联储现任主席本·伯南克是当代研究大萧条的著名学者。1983年,伯格发表了他的名著《金融危机的非货币效应如何加剧了大萧条的蔓延》,该书基于对美国货币史的深入解读和对事实的重新思考。“1930年代的金融部门与整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不能从货币供给的角度得到充分解释。货币视角的第一个困难是,它没有货币效应如何影响实体经济的理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非中性持续了这么长时间。从货币角度的第二个难点是,1930年代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不足以解释总产出的持续下降。
[3]“柏柏尔的主要理论贡献源于他对弗里德曼“货币供给观”的修正、创新和完善。
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解释说,大萧条的关键变量是“货币崩溃”,直指美联储。两位大师引用大量事实证明,货币供应崩溃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内部的权力斗争,间接原因是美联储官员对当时美国经济和货币困境缺乏正确认识。当然,弗里德曼也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当时美国经济学家的无能和无知。读者可以参考“大萧条”一章第七节的精彩论述。
对于第三个贡献,弗里德曼本人非常重视。他与妻子罗斯合著的自传《两个幸运的人》多次提到“美国货币史”,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己成就的深深自豪。弗里德曼说:“在我和施瓦茨出版的三卷货币史中,最著名的是《美国货币史》。我已经说过,这本书对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之间的争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该书对1930年代大萧条的解释也深刻影响了人们对政府的认识,启发人们重新审视政府在整体经济活动中能起到什么样的引导作用。"
“我们很难想象弗里德曼会有更好的生活。他出生于1912年,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时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战争不计其数,各种主义也出现了。老天有眼,看中了一个个子不高的人,把所有的才能都给了他,满足了这些大纠纷的需要。于是他挺身而出,坚定不移地捍卫人类的生命和自由,直到死去。
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主流经济思想似乎再次转向政治。
当政府介入转向时,弗里德曼的重要性重新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