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中国
中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齐全、丰富、分布广泛。已知注册会计师的能源矿产有8种,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钍、地形。中国的煤炭资源相当丰富。根据地质学家对煤炭资源的远景调查结果,预测地表以下2000米范围内的地壳表层内煤炭资源远景总量将达到50592亿吨。截止1996年底,已探明储量的5345个矿区总储量为10025万吨。中国总储量为2299亿吨。与世界已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中国煤炭储量排在独联体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20世纪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给世界经济、国家关系和人民生活水平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国是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石油资源分布广泛。32个油区探明地质储量1865438+4亿吨。据美国石油& amp;GAS在1997报告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39亿吨,中国在1997公布的剩余探明可采储量224438+000亿吨,世界排名11。中国有319个流域。按145个盆地估算,资源量达930亿吨。其中,已探明油田的盆地24个,资源量758.9亿吨,占总资源量的84.48%;已发现油气盆地42个,资源量75.66亿吨,占总资源量的7.39%。
天然气(包括沼气)是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之一,也是国内外极具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无论是在石油盆地还是在煤炭盆地都有不同程度的产出。资源也比较丰富。专家预测,中国天然气资源约70万亿立方米(其中约一半为煤层气)。截止1996年末,中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0.7060万亿立方米,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43.95万亿立方米,中国排名世界第21。
中国是一个铀资源不丰富的国家。根据我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的一批铀矿田储量计算,我国已探明的铀储量在世界上排名10,不能满足发展核电的长远需要。地热资源是指地球中可供人类经济开发利用的热能资源,也是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中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中国矿业的发展,五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建国60年来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五千年来,中国矿业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所需的矿产资源。
五千年来,华夏子孙得以在华夏大地上生存、发展、繁衍,华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与中国矿业的贡献密不可分。无论是在史前时代,还是在其他任何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矿产资源。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石头作为器皿来获取食物,与自然作斗争。在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以及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粘土矿物、铁、铜等金属矿物、煤、石油等能源矿物、盐矿等各种非金属矿物,都是人们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正是因为采矿业的开采和发展,才使石器时代转变为今天的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乃至现代社会,并促进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国矿业促进了近代中国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的大发展。
矿产资源是工业的食物和血液。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期间,只调查了20多种矿种,探明储量的矿种只有2种。截至2007年底,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159种,其中能源矿产11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水气矿产3种。
新中国成立前,不同程度做过地质工作的矿藏约有数百处。今天,有超过20,000个矿产地点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勘探。已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占全球已探明矿产资源总潜在价值的12%,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国家,居世界第三位。
由于地质勘探取得了丰富的地质成果,为矿业的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矿产原料基础。1949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地雷只有一百多个。截至2007年,全国共有各类矿山124930座,其中大型矿山4014座,中型矿山5756座,小型矿山59446座,小型矿山55714座。新中国成立前,只开发了十多种矿产。2007年已开发利用的矿种(含分矿种)约185种,年开采量达60多亿吨。
60年来,中国先后建成了克拉玛依、大庆、胜利、大港、辽河、塔里木等大型石油基地,大同、平顶山、阳泉、兖州、淮南、神府等大型煤炭基地,鞍山、攀枝花、冀东等大型钢铁基地,白银、金川、铜陵、德兴、大厂等大型有色金属基地,昆阳、荆襄、云浮等大型化工基地。目前,我国已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矿种齐全、矿产资源和矿产品产量都很大的矿业大国。
由于矿业的大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原材料工业的大发展,使中国跃入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大国的行列。1949年,我国国内钢铁只有15000吨,有色金属13000吨,化肥60000吨,硫酸40000吨,水泥660000吨,平板玻璃91000重量箱。2008年生产煤炭27.93亿吨,原油1.89万吨,钢材5.84亿吨,有色金属251.9万吨,化肥601.27万吨,硫酸51.327万吨,硫酸1.400。中国矿业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矿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20世纪初,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预计2050年将达到70%左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198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19.4%,1996年占29.4%,2006年占41.3%(世界平均城镇人口为49.2%)。2007年,城镇人口达到5.77亿,占。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矿业城市的崛起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一大批大型矿藏的发现和成功勘探开发,中国农村涌现出大庆、包头、金昌、白银、嘉峪关、克拉玛依、大同、平顶山、淮南、淮北、阳泉、乌海、鞍山、本溪、阜新、盘锦、松原、七台河、鸡西等400多个新的矿业城镇。据一个不准确的统计,1980年全国有43个矿业城市,占当时城市总数的9.8%,1997年全国有666个城市有160个矿业城市,占25%。可见,矿业城市的崛起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矿业城市不仅仅是众多人口和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以经济活动为纽带、以社会发展为纽带的有机整体。同时,矿业城市也是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高度聚集的地方,是区域内人、财、物的聚集中心和中心市场。其内在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攀枝花,从1965开始,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钢铁基地和最大的钒钛生产基地,辐射面积20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万,成为川滇交界地区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中心。
矿业城市的崛起为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粗略统计,矿业城市为国家提供了93.6%的煤炭、90%以上的石油、80%以上的铁矿石和70%以上的天然气。矿业城市已经成为矿物能源和原材料的主要提供者。
中国矿业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矿业的发展,特别是矿业城市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区域经济格局,对我国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我国客观地质条件的影响,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矿业城市的崛起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扶贫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黑龙江的大庆,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包头、乌海,新疆的克拉玛依,甘肃的金昌、白银,四川的攀枝花,云南的个旧,都是在边远、偏远、民族地区崛起的,很多都是又穷又老。由于工矿城市的发展和对区域的辐射,在促进扶贫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部地区的矿业和矿业城市有了新的发展。《中国矿业年鉴》显示,2001年,中国西部共有矿山企业33738家,从业人员1926400人。原矿产量8.65亿吨,矿业总产值103093万元,分别占全国的21.95%和20.85%。2007年,中国西部12个省生产了91038万吨煤、5194万吨原油、5601000吨钢、2.87亿吨水泥和1966万吨农用化肥。主要矿产品占我国总产量的比重显著提高,分别占36%、27.8%、11.4%、21.1%和34.2%。西部地区矿业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就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西部12省份GDP达到58256.6亿元,比2000年的155384亿元增长了3.74倍。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65438±07.38%上升到65438±09.37%。
中国矿业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中国矿业的发展也为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做出了重要贡献。就全国而言,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逐渐上升。1986年采矿业产值占GDP的3.09%,2000年上升到4.52%,2007年进一步上升到5.30%(表2)。如果算上矿产初级加工品产值,占全国GDP的30%以上。采矿业为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矿业城市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1999统计数据,全国矿业城市(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417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819109亿元的37.3%。人均GDP为9817元,相当于全国人均GDP 6534元的1.5倍。矿业城市以中国24.7%的人口提供了37.7%的GDP,贡献巨大。矿业总产值2895亿元,占当年全国矿业总产值3573亿元的81%,占当年全国GDP的3.5%。矿产品及相关能源和原材料产品进口总额约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5%。矿业城市向国家上缴了大量利税,为国家财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矿业为增强国防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发现并成功勘探开发了一批核工业用矿物原料和稀有金属矿址,为中国两弹一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矿物原料,为增强中国国防实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矿业在就业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矿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除了矿业本身,随着矿业的大发展和矿业城市的兴起,为矿业服务的相关行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中国矿业的发展为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矿业有21万从业人员从事各种工作。超过3亿人居住在400多个矿业城镇。与矿业相关的能源和原材料加工业是我国就业的主要渠道,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劳动力。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矿业已经成为世界矿业的重要支柱。
由于中国矿业的大发展,为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矿产资源,从而大大减轻了国际矿业的负担。中国是向国际矿业市场供应矿产品的大国之一。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分析,2005-2006年全球34种重要矿产品中,我国18种矿产品占比超过20%,煤炭、钨、稀土、锑、锡、铅、镁、天然碱、重晶石、石墨、滑石、硅灰石等65438种占比超过30%。中国矿业为国际矿产品贸易注入了活力。2007年,中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748.27亿美元,同比增长23.6%。为了稳定世界能源形势,中国矿业在增长和降耗两方面都做出了积极努力。2008年生产28.5亿吨标准煤,是2000年1.38亿吨标准煤的两倍,能源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根据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从2090年的65438+65438+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