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什么样子的?
古代黄河水面宽阔,水量充沛,水质清澈。那时候,她的名字还不叫黄河。西汉时,由于河流中泥沙含量越来越多,有人称她为“浊河”或“黄河”,但并未得到普遍认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的名称才被广泛使用。
根据各种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是古黄河的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11.5万年前~ 1万年前)是古黄河的诞生期。更新世晚期(654.38+万年前~ 654.38+万年前),黄河形成海洋水系。?
延伸资料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我国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然而,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中国人称之为“母亲河”。每年产生16亿吨泥沙,其中12亿吨流入大海,其余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属于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呈弧形,被称为“九曲黄河”,河流实际流量为源头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黄河支流众多,从河源的马曲果到河口,沿途直接流入黄河。有220条支流,流域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构成了黄河水系。
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76条,流域面积58万平方公里,占河流汇水总面积的77%;1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11条,流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占河流总汇水面积的50%。较大的支流是黄河流域的主体。
百度百科-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