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有哪两个时期?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西周灭亡后,诸侯国立从前被废弃的太子伊久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春秋战国分为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属于西周时期。?

春秋时期,纣王的影响力减弱,诸侯相互争斗。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称雄,史称春秋五霸(另一种说法是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战国的分水岭是公元前453年,汉、赵、魏消灭了支氏家族,瓜分了晋国为标志。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段时期。中国历史上从东周后期到秦统一中原这段时间,各个国家争斗不休,所以被后人称为战国时期。

东周前半段诸侯争霸,称为春秋时期。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手灭支后,三族分晋,诸侯相争。叫做战国时期。

周平王东移后,其管辖范围大大缩小,成为一个小国。春秋时期有140多个诸侯国。诸侯互相攻讦合并,天子无法承担共主的责任,所以经常找一些有权势的诸侯帮忙。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诸侯篡夺了霸主的地位,中原诸侯打着“尊王抗外”的口号入侵四夷,联合起来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