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码头文化的历史渊源

重庆自古位于两江交汇处,水域通达。从朝天门码头到新建的寸滩集装箱码头,重庆码头一直是长江流域水上运输的重要场所。早年,重庆“十二巴渝风光”中的码头多达五座。

重庆是长江和嘉陵江交汇、水深平坦的天然港口。哪里有港口,哪里就有码头。船只来来往往,成群结队的搬运工扛着肩膀,喊着响亮的号角声。这座城市孕育出的独特码头文化,久而久之便声名远扬。

清代巴渝十二景中的“水灯”一词,指的是当时重庆的千灯一景。事实上,很大一部分灯光来自船工。那时,重庆的夜晚,最热闹、灯火通明的船只聚集在码头。船上的人聚在一起,或吃火锅,或聊天赌博。灯光照亮长江,成为最早的“重庆夜景”。

也许码头文化的成因是在群体中发展,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推杯换盏头颈是原始文化血脉。发展至今的码头文化,在工业时期、重庆开放时期、首都时期之后,被重新定义。在这个时代,码头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一个环节,更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