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在不同时期有哪些表现?

1,原始社会的道德,以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为基本原则,主张共同劳动和平等互助,人们无条件地履行公共职责的义务,尊重正直、诚实和勇敢。但与此同时,氏族间的仇杀、血亲间的通婚和食人现象又显示了这一时期道德形态的缺陷。

2.奴隶社会的道德强调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服从和人身依附。主流社会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奉行男尊女卑,男尊女卑的原则。这一时期,西周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姬旦创立了“以德配天”、“尊德护民”的宗教政治伦理观。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形成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体系。

3.在封建社会,道德被用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表现为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和理论化。封建制度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需要宗法制度来维持。因此,宗法制度及其衍生的伦理文化得到了尊重和弘扬,并逐渐演变为一套以“三纲”、“四维”、“五常”、“六纪”、“三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社会道德基本规范,即忠君孝。

4.鸦片战争后,西方思想逐渐传入古代中国。以严复、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将资产阶级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自然人权理论,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基本道德规范引入中国。当时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其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道德局限性也非常明显。

扩展数据

道德的起源

实践或活动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是非,而不会引起任何活动。欲望则相反,能引起活动,但不能分辨是非。欲望可以服从理性,也可以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差的选择,而道德就在于这种好的选择,所以道德从根本上来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再者,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分为愉悦和痛苦。快乐来自爱好,痛苦来自厌恶。任何热爱一件事物的人都能因之而快乐,所以热爱道德的人也能因之而快乐。所以,道德和幸福并不是不相容的。

在我们养成习惯之前,快乐往往会诱使我们选择去做不道德的事情,而痛苦则迫使我们去做不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容易。但是,一旦养成了选择的好习惯,道德活动就能带来快乐,进而诱导我们选择去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难。要特别注意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因为既然好习惯对提高人的幸福感特别有帮助,坏习惯自然会损害人的幸福感。

百度百科-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