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的郭旭变了。

1,大禹继承了父亲治水的野心,成功继承了舜的王位。在大禹治水成功的过程中,得到了伯夷的支持。大禹晚年本打算在伯夷传教,但势单力薄的伯夷主动让位给禹的儿子齐,隐居在稷山之北。夏柒第六年,伯夷被杀。为了笼络人心,以厚礼安葬伯夷,同时封伯夷次子若木为许,即鲁中南部和郯城地区。这是郭旭的建国。此后,徐人以国为氏,徐氏主要支系也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则成了后世基本公认的徐氏血亲祖先。

2.商朝末年,尤其是周朝,徐的国力比较强大。周一直认为是周的对手,所以对徐不放心,经常出征。关于这一点,《诗经》中有很多记载。徐退守,南迁泗洪,在那里继续发展壮大。这时,许以诸侯之首的身份率军西征周。周穆王害怕了,认出许郡是诸侯的首领。

3.西周中后期,郭旭教传入徐偃王,在淮泗地区复兴。史书记载,“徐偃王地处长江以东,五百里之地,仁者仁政,三十国中有六国。”徐的复兴引起了西周的担忧,于是下令派遣军队,楚国,进行讨伐。徐偃王是仁慈的,不忍心杀害他的人民。公元前963年,他弃国而去,来到彭城婺源县东山脚下,随他而动的有数万人。所谓婺源县的东山,就在今天邳州的西北,东山后来叫徐山。

4.徐战败后,曾带领部分徐人由海路南下至浙江宁波。所以时至今日,徐在浙江当地也算是一个名门望族。徐偃王最终被追捕到,她抱着珠宝跳入海中死去。因为的仁义受到推崇,打败后,周被迫封的次子保宗为骑士,定都彭城,继续统治徐。这就是今天的梁王城的由来。此时正值纣王时期(公元前922- 900年)。

5.春秋七侠自治,徐再次南迁至淮南与江北苏皖交界的淮泗地区。当时徐国力衰弱,人心涣散,没有进行强有力的抵抗。他夹在大国之间,小心翼翼地活着。公元前512年,吴王夫差渡淮河伐徐,以泗水淹徐。许王张裕把自己捆起来,领着妻子跪着求夫差留地,夫差不肯。张羽随皇族逃往楚国,徐从此失去爵位。

若木封许后,许经历了夏、商、周三代,* * *有44代君王,寿命超过1500年。许的都城也曾数次迁移。在1500多年的迁徙过程中,主要有考证:

首先是山东郯城。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结果,徐首次被封的时间应该是在山东省泰山东北面以南的郯城一带。山东泗水的汉书村有徐国第五代君主鲍旭的墓。2001,10,郯城县政府将鲍旭墓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个是洪泽湖地区的程序。泗洪县太平乡有个相城村。“城”是指徐偃王建造的城市。襄城因城内有一座徐偃王妃子的粉楼而得名。

第三个是邳州的梁王城(梁王城)。目前,邳州的梁王城(包括九女墩、鹅鸭镇等遗址)可以确定为古叙国晚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都城。经过连续三次发掘,* * *共发现122个灰坑、22座墓葬和11座房屋,出土文物千余件。当地曾有“金殿”地名,出土宫廷器乐铜铃19件,镌刻“许亲王、孙永保之用”铭文。专家张芝涵先生在《古徐州略论》中说:“徐国之府(国都)在下邳。这里指的是建立的许州。理所当然,徐偃王应于下邳归还祖国,建都于下邳。”《史记》中记载了"梁王城"的政治活动,可以证明梁王城是的政治中心城市,是许的封土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