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古族饮食文化:急,急,急
蒙古族穆斯林的饮食习俗更是丰富多彩。他们利用各民族的饮食优势,做出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这些食物根本不需要特别展示,历史的饮食习惯已经让它们成为必然。他们吸收了很多蒙古族的饮食文化,牛羊肉和牛奶是他们的主流食物,也是他们喜爱的不可或缺的食物。“羊五茶”(蒙古语译作全羊凉席)是一种风味食品,包括红烧肉、炒饭、奶茶、奶酪、羊血肠和“古勒代”。外地来的客人,一定会倾其所有,热情款待你,让你玩得开心,玩得尽兴。“羊五茶”是蒙古族宴席的特色菜,是牧区的最高标准。阿訇结束祭祀仪式后,男女主各显神通,分解整只羊。看蒙古人在分解羊尸时准确、敏捷地使用刀具,无异于看一场才艺表演。蒙古刀在手中可以玩出各种花样。锋利的刀刃可以直接插入羊的每个关节。在我们看来,羊关节和手的差距似乎要大得多。刀尖在厚厚的羊肉里翻几下,一边肋骨就被均匀切掉了。师傅告诉我们,最难去掉的是羊脖子,因为骨头结构复杂。即便如此,你也不用担心羊肉里有断骨,哪怕是豆子那么大的。一个分解的专家能在关节上不留刀痕,这让我们惊叹了很久。煮“羊肉黑叉”时掌握火候很重要,否则羊肉不合口,咬不动,也不会太粘。标准是脆而不硬,软而不烂。水煮羊肉很少加其他调料,只需在肉变白后加点盐,就能充分体现原味。“扬五茶”是最高的待客规格,所以吃的时候有很多讲究。当然,这些讲究主要是为了表达喜悦、崇敬,烘托气氛,把客人的地位推上一个台阶,把胃口调整到更好的水平。“羊黑叉”端上来后,主人要在肥美的羊尾巴上画一道刀痕,以示客人可以品尝。因为“杨五茶”是奉献全羊给客人吃的,主人一只都不留,所以在客人吃之前,老人要代表客人把颈椎和软筋拿出来还给主人吃。客人吃饭时,主人不在现场,以示客人不必客气,不受拘束,尽情享受。菜里的全羊是主宾和尊者一个个送的,客人手里的肉大小可以直接入口。吃羊肉时,禁止用手抓着骨头用牙齿咬。餐桌上除了送肉人手里的刀,还有很多锋利的刀,自己切羊肉很轻松。吃“羊黑叉”时,有两种肉是一定要吃的,那就是第一板肉(肩胛骨,蒙古语叫“达仁高木泰士”),意思是不能单独吃。所以一定要分开吃,不分年龄,不能有漏。吸羊尾巴最讲究,抽烟的不要嚼。切成手指宽的羊尾巴条,长度不限。把它呼吸到喉咙里,咽下去,成功的吸烟者就会得到一杯饮料。酒席上唱歌敬酒,是非常热烈欢快的场面。据阿拉善民歌协会普查,蒙古族穆斯林自己创作的土司歌有100多首,目前仍在收集中。几乎都是民谣歌手,男女老少,大家都可以唱,不用重复。唱歌敬酒一般用银碗。主持人手捧哈达,盛满银碗,唱一首充满友谊和赞美的祝酒歌,一定会让你喝过之后觉得你大方真诚,否则他们的歌声不会停止。蒙古人的慷慨和友谊能在这种场合感染人们。即使平时很少喝酒,如果这个时候喝了,也会醉得来晚不来,甚至会奇怪为什么自己的酒量会突然剧增。事实上,欢快轻松的场景和激动的情绪早已将酒精与歌声捆绑在一起,飞出体外,散入空中...有时候在酒席上,还会喝自己酿的奶酒,奶酒是用新鲜酸奶制成的,酒精度低,口感醇厚,酸甜微香,可以当做饮料来喝,乐在其中。除了传统饮食,生活在蒙古族地区的穆斯林还结合当地的食品原料,制作出许多独特风味的食品。“古乐代”不仅是羊杂的一种新鲜吃法,也是一种储存方式。很像广东和四川的腊肉汤。味道鲜美,劲道十足。古勒代由刚宰杀的羊的内脏制成,用干净的油香肠包装。胸膈肌和羊肺切成长条,和小肠一起放入油香肠中。填充到一半的时候把油肠翻过来,整个填充物都包裹在油肠里,最长的可以达到2米多。新鲜的古勒代,现煮现吃,味道非常鲜美,油而不腻,绵软适口,回味持久。古乐代还可以风干、熏制、储藏、食用,风味独特。奶食是草原牧民的饮食特色,很多花样也是在牛奶上吃的。有许多用羊奶制成的民族食品。最简单的就是水煮奶茶,加工成酥油、奶皮、奶酪、奶饼、奶酒、酸奶、milli-maq(蒙古语翻译)等等。既方便食用,又能满足饥渴。单单奶酪就有几十种形状和味道。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面食叫“契丹子”,蒙古语叫浩日海布。它是由绵羊油和山羊奶制成的面团,切成手指大小的颗粒或条状,在油锅中煎炸而成。吃起来又脆又香。久不变味。加入炒饭和奶酪,切一些熟羊肉,用奶茶冲泡,是牧民的日常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