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

国际坐标的精细定位——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的SWOT分析

2004年,原油进口首次突破6543.8+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40%。近年来,作为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主要实施者,虽然三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中石油)、中国石化集团(以下简称“中石化”/中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洋石油”/中海油)的国际化经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其“走出去”之路却屡屡遭遇坎坷和波折。SWOT系统分析是企业战略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即通过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最适合的战略选择。运用SWOT方法分析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内部条件

中国石油企业

有五个优点

(1)口碑和品牌优势。中国三大石油公司都以“中国”命名。作为骨干国企,其口碑和品牌优势非常明显。根据《财富》杂志2003年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排在第69位和第70位,而这两家公司也分别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中海油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8位,未来几年有望从单纯的上游公司逐步转变为上下游一体化的能源公司,进入世界500强。

(2)资金和融资优势。从2000年4月到2006年2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石油先后在海外上市,这不仅表明中国在石油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也有助于从国际金融市场获得投资资金,扩大国外油气资源勘探规模,提高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在2003年的“亚洲企业1000”排名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只排在第20位和第28位,但被认为是最赚钱的公司。

(3)一体化经营的优势。65438-0998,中国石油石化行业重组,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延伸产业链。原有的勘探、开发、炼油、运输、内销、外贸分工体系被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三大国家石油公司所取代,真正成为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的市场竞争主体,并逐步与国际大型跨国石油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接轨。这不仅提高了中国石油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它们与外国石油公司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4)国际化经营的初步基础和经验。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石油工业在思想观念、精神风貌、石油地质理论创新和勘探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走过了十几年国际化经营之路的中石油开始进入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阶段,而紧随其后的中石化、中海油近年来也加快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在参与不同规模和合作模式的海外项目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跨国经营的宝贵经验。

(5)中国石油企业还拥有一支素质较高、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专业技术力量。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软肋(下)

(1)企业管理不成熟。总的来说,三大石油公司缺乏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尤其是作为国内的竞争对手,在跨国经营中如何形成合力、与外界保持一致还缺乏清晰的思路。同时,在华跨国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并不完善:一些母公司给予海外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权不足,使其错失良机;有些母公司让海外子公司一意孤行,导致其国际化经验难以贯彻国内母公司的整体经营战略。此外,由于国有投资者自我约束机制薄弱,海外公司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2)国内资源基础压力大。目前,我国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52.8亿吨,剩余石油可采储量22.5亿吨,人均可采资源量仅为10吨,居世界第37位。而且2002年中国油气储采比分别只有14.8和40.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6.3和60.7(根据BP能源统计)。上世纪中叶发现的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阶段(地下水含量超过80%),开发成本增加,产量减少,效益下降。而且近十年新发现的油气田多位于我国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地区,开发难度大,需要国家和石油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由此可见,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任重道远。

(3)资产结构不合理。中国石油企业在炼油厂和输油管道等基础设施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2003年,中国炼油厂的开工率不到80%。然而,国内石油巨头竞相建设或扩建产能超过1000万吨的炼油厂。同时,相关数据显示,中石油勘探开采仅占资本支出的61%,中石化仅为40%,而西方石油公司在这方面的平均支出为70%。在国内原油产量不足的情况下,三大石油公司如果不能在海外获得更多的资源,将很难提高抵御国际石油市场风险的能力。

(4)国际竞争力不强。国外跨国石油公司是在石油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控制的石油资源在加工总量中的比例往往在50%以上,甚至超过100%。近年来,中国石油公司在海外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大多数项目都位于储量日益减少的地区,或西方大型石油公司不愿光顾的低回报小油田。此外,由于中国石油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成品油及相关产品环保标准和质量相对较低,原油综合生产成本较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5)不熟悉国际环境。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也与国际环境和产油国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已有十余年,但缺乏一支精通外语、懂业务、熟悉国际法的高素质跨国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而且公司对大国争夺石油的格局和影响、产油国政局的走向、各国法律的特点和适用、当地文化和习俗的关系等,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处理技巧。

外环境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机遇(O)

(1)全球石油资源和可采储量呈增长趋势。目前,在高油价的条件下,许多人对世界石油的基础和前景持悲观态度。要知道,自从石油工业诞生一百多年以来,石油资源即将枯竭的论断就一直不绝于耳。然而,这些夸大的论断总是被历史事实所否定。事实上,世界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的评估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修正、调整和完善的。这说明中国石油公司的跨国经营有一定的资源基础。

(2)中国加入WTO后,为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有利于中国石油企业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机制内享受国民待遇,而且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更方便地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促进企业技术升级、装备改造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石油经济全球化和石油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的石油安全日益成为一种“集体安全”,这为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中国与大多数产油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今天,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其和平外交政策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国在和平原则的基础上与世界上大多数产油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特别是与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等“世界石油供应中心”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不断发展,为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4)中国经济外交和能源外交初见成效。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庞大而稳定的国内市场,为中国发展与产油国的“大经贸”关系,开展经济外交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中国通过石油外交为中国石油企业的跨国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由于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许多石油资源国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竞相对外开放,每年石油勘探开发招标和双向谈判的机会就有几百个。这为中国的能源外交和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5)油气勘探理论和技术取得突破。随着地震技术的发展,在深海石油开采、复杂地形等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已经成为现实。与此同时,基于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油田开发自动钻井系统、智能完井系统、油气人工举升技术、地下油水分离技术和地震可视化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都为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搭建了高技术平台。

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威胁(下)

(1)全球油气资源控制权的竞争更加激烈。目前,美欧石油巨头垄断了全球几乎五分之四的优质石油资源,中国企业进入他们的“势力范围”并不容易。中国位于亚太地区能源消费的新增长中心,与周边石油消费国(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等)的竞争和冲突。)将不可避免。中国石油企业拓展油气国际市场的有利空间可能会不断受到挤压。

(2)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地缘政治压力和风险较大。中国海外石油投资和石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政局不稳的地区和国家。目前,中国超过一半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由于这一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尖锐,领土纠纷多,政局最不稳定。而且,由于伊拉克战争后美英等国对中东局势的影响,中国的石油企业在进入或从该地区进口石油时,不仅要处理大国的微妙利益关系,还要承担更大的政治风险。

(3)石油霸权主义的威胁和海上运输生命线的隐患。过去石油资源一直是大国争霸的重要对象,现在大国还在进行全球优质油气资源的博弈。尤其是美国,其能源战略目标是利用其军事和经济优势,建立多元结构的全球石油霸权体系。因此,美国不仅垄断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而且控制了许多战略性的海上石油通道,如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以限制其他国家。然而,中国60%的进口石油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等海上航线,这必然会对中国海外石油运输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4)“中国石油威胁论”不断抬头。近年来,美国等国刻意无视伊拉克战争引发的油气地缘政治动荡、美欧石油垄断大资本减少投资、限制生产对世界油价波动的根本性影响,却一直在散布“中国石油威胁论”, 称从中国过度进口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上涨,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对美国和日本的能源安全构成威胁和挑战,中国可能采取军事措施维护石油安全,从而威胁地区稳定和安全。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扩张屡遭干扰和排挤,证明“石油威胁论”制约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5)全球石油供应安全风险依然存在。石油作为一种战略商品,兼具经济和政治属性。全球石油供应链和价格形成机制除了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外,还往往受到国际政治因素的制约,以至于油价在某些情况下往往表现为所谓的“政治价格”。1973以来的30年间,世界油价多次暴涨,都是政治事件造成的。2004年油价持续上涨的事实表明,一旦国际主要石油市场“风平浪静”,全球油价暴涨或供应链暂时中断的风险就可能出现。

战略对策

基于上述SWOT分析,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的选择应该是自身的优势(S)和劣势(W)与外部环境所包含的机会(O)和威胁(T)的相互匹配,并提出了跨国经营的SWOT战略矩阵: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以及十项战略对策(见下表)。

综上所述,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实施国际化经验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依托国家实力和政府能源外交,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实现国家石油安全为己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以油气勘探开发经营为龙头, 以低风险的竞争或竞争下的合作为纽带,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尽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