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是什么?

一、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原则和标准1。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原则是:是否推动历史的发展,推动和阻碍并重。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看是否符合历史趋势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促进了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这三个标准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一般来说,只要符合第一条的另外两条,就是符合逻辑的。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走向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统一符合历史走向;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后反帝),反封建;近代史主要看是否促进了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1)中国古代史的统一就是顺应历史潮流。人民不希望战争,而是支持正义统一的战争来结束非正义的战争,就像秦朝灭六国统一全国一样,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繁荣,使秦朝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曹操统一北方,为后来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成就的封建君主,曹操也是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军事家”。它们都符合统一的历史趋势。(2)在中国近代史上(1840以后),遵循历史发展趋势是反对外国侵略,反对外国支持的封建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卖国政府,争取民族独立,而反对外国侵略是首要任务,因为此时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因为只有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推翻投降卖国的政府,中国才能搞好经济建设。否则,他们绝不会允许你发展经济,成为抵制他们或者与他们竞争的对手。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一样,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虽然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但它使外国侵略者认识到清政府是可以被征服的,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正如八国联军侵华总司令瓦德西在给凯撒·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所承认的“中国人民...仍然蕴藏着无穷的生命力”以及“无论欧美还是日本,都没有统治世界四分之一生物的头脑和力量”和“分而治之,实在是上策”。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也正是中国人民为救国而不断的探索和奋斗,才使得帝国主义始终没有瓜分征服中国,最终赢得民族独立。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在政治上维持腐败反动的卖国政府的前提下的经济发展运动或改革,在中国都是失败的。即使是辛亥革命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虽然最大的成就是推翻了帝制,实现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中国,建立一个拥有国家主权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决不允许你。这条路走不通,进一步证明了发展经济是近代中国的次要任务,而反对外来侵略和为外国政府服务的卖国政府才是首要任务。(3)中国近代史是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此时阶级矛盾已经降为次要矛盾,近代史上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落后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只有发展生产力和经济,才能满足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因此,一切促进生产力(或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和50年代的三大改革运动,都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促进了政治、思想革命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后来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都不利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所以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所以不是进步政策,也不是革命运动。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所用的观点和方法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综合观点和一分为二的方法;我们应该用历史的观点和客观科学的方法。全面就是一分为二地看待一个人的生活,不仅要看主流,还要看缺点或不足;历史的目的是把它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当时分析评估的作用是什么?既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缺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明太祖和康熙皇帝。从一分为二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战国时期割据的混战局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国家统一、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而“焚书坑儒”对加强中央集权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也不能否认其危害更大。它压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毁了文化,摧毁和阻碍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他修建的长城有防止匈奴骚扰南方的作用,但也有一些缺点,占用了劳动人民的耕作时间和劳动力。特别是他的重税、抖役服兵役、严刑峻法,是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他的进步性和可取之处在于,它顺应了历史潮流,客观上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有利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再比如康熙帝对维护边疆统一的不可否认的作用,这是主流,也是重大节日。但大兴文字狱让很多知识分子不敢问政,他们对国家的好建议也无法发表,这无疑阻碍了经济的更快发展,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是他的错。从这个角度可以衡量唐玄宗比隋朝的成就更大。2.用辩证的方法和发展变化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也就是说,唐玄宗在其统治初期,奉行开明政策,善于用人,使封建经济达到空前繁荣;到了后期,汉奸李、杨受到重用,杨贵妃被宠坏,导致政治腐败和“安史之乱”。比如人得了癌症,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比如近代的陈独秀,世界史的普列汉诺夫,林彪,都可以说明,用辩证的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评价更合适。张学良和李宗仁这两个承前启后、功不可没的人,用这个方法来评价更恰当。3.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方法。我们要评价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做了什么。比如隋长帝虽然做的比做的多,但是在开凿大运河的时候确实存在着加重人民负担和握手言和的现象。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开凿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符合人们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也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他曾三次派人来讨(今台湾省),加强了台湾省与大陆的联系。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左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但他收复新疆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错误。北洋军阀政府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也可以说是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张学良的“东北改旗”虽然服从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但并没有屈服于当时的日本帝国主义,这无疑对维护国家形式上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毛泽东是革命导师和伟大领袖,他发动文化大革命时也犯过错误。他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解救了人民于水火之中,翻身当家作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创建了新中国,证明了他的功绩远远超过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4.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观点,注重效果的方法。我们坚持动机(主观愿望)和效果(客观效果)相统一的观点。一般来说,好的激励只要符合客观实际,就应该有好的结果。比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变法都属于这一类。为了巩固政权,他们采取了符合客观实际的政策,从而顺应了统一的历史潮流,促进了经济发展,满足了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但是,只要动机不符合客观,一般就不会有好结果。如王莽的目的是巩固政权,解决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改制的措施不符合人民的意愿,改制的内容是将全国的土地改名为王天,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恢复到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把奴隶脾变成私有财产,让他们失去自由,成为奴隶。土地兼并本身在封建社会是长期存在的,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于他的主观动机和措施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即不符合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改制中的劳动人民不仅没有获得利益,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绿林起义和赤眉起义的爆发,推翻了他的统治。5.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观点集中在动机的方法上。例如,王安石的政治改革是由富国强兵推动的。政策和措施可以说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最终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保证政策落实的措施不足,力度不够,即用人不当;再加上统治阶级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其中保守派司马光当上了宰相,后来又废除了新法。但他的动机和一定的成就证明他不是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6.主客观评价方法。也就是把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开评价,也就是一分为二,分两个用。比如洋务运动就是在维护清政府的前提下的自救运动,延长了其反动统治的寿命。虽然未能达到这一目的,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作用。又如戊戌变法,是在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虽然在那拉顽固派的破坏和镇压下失败了,但客观上唤醒了民众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所以它是爱国进步的,是启蒙思想,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以上主客观评价比较科学实用。7.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1)先进阶级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在每一个社会形态的末期,以及后来的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时期,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阶级,可以称为高级阶级。原始社会晚期和奴隶社会早期的奴隶主和奴隶阶级;奴隶社会晚期和封建社会早期的地主和农民阶级;封建社会末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或者说这些阶级处于上升和发展时期在这种社会形态中拥有统治权利的时候,都可以看作是先进阶级。他们是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生产力的代表。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值得肯定。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没有统治的权利,但它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即以巨大的创造力改造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正是他们不断奋斗和探索的精神,使得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他们的积极性,甚至使他们无法生存的时候,他们不得不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从而建立起他们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2)落后阶级阻碍生产力发展,逆历史潮流而动,会被历史抛弃。一定社会形态末端的统治阶级往往是落后阶级。比如中国明代中后期,尤其是清末的地主阶级;英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斯图亚特王朝;法国波旁王朝的统治阶级都是落后阶级。他们采取的许多政策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压制了人民。他们已经成为反动的统治阶级,最终被人民推翻,被历史抛弃。他们实行的政策,比如明朝的特务统治,八股招贤纳士;清代大兴文字狱;英法加税应该被否定。而且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甚至成为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因素之一。(3)统治阶级的政策,出发点是为阶级利益服务,实质上是维护自己的统治。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每一个事件都具有阶级性。每一个角色(尤其是统治阶级最高统治阶层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代表着某一个阶级的利益,需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统治。或者说,有些统治者虽然不考虑自己的长期统治,只享受第二次,但他们反映的本质是他们的阶级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比如秦二世、隋长帝。是开明的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客观上使人民受益,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长期统治或在未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他们在为少数人的利益而工作。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措施。它顺应了历史潮流,在主观和客观上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从而维护了本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只有无产阶级是统治阶级,才能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相一致,其代表反映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毫无疑问,只有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才能更清晰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4)无产阶级和广大工人阶级是当今最先进的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人。虽然先进阶级或代表先进阶级的统治者所推行的政策顺应了历史潮流,客观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还是值得肯定的。比如法国和美国历史上的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时的土地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定程度上是进步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利益的清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民主共和观念的发展。但他们只属于某个历史时期的先进阶级。今天的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夺取政权、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三大转变的一系列政策,巩固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促进了社会发展。他们是先进阶级的杰出代表,他们的阶级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客观评价先进阶级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可以更好地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很清楚,无产阶级是当今最先进的阶级,它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将会为了实现崇高的共产主义目标而充满胜利的信心,并将永远为之奋斗,为做好当前的一切事情而自豪,为做好历史的主人而自豪。8.用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推广肯定是主要的,否则就相反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斗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阶级应该采取革命的方法来推翻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制度。比如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条件。或者用起义和武装斗争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即改革),局部改变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人民才能生存,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如1861的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8-1的日本明治维新。9.人民和重要人物的辩证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要人物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或加速或延缓,或促进或阻碍。比如隋长帝的残暴,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破坏了经济发展,导致了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他的统治,也使唐朝统治者接受了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是人民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诸葛亮的孙刘连在赤壁之战中提出的反体操建议,阻碍了民族团结。秦始皇采取措施灭六国,巩固统一。康熙皇帝评估内乱和jaxa对俄罗斯侵略的自卫反击,巩固了边境统一。又如列宁在资产阶级反动临时政府要扼杀革命的关键时刻,决定推进起义。在毛泽东“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结论,秋收起义后文佳城的决定,长征途中经停湘西,改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的主张。我们党的遵义会议最终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和中国革命。邓小平代表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果断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发展是硬道理”,由此可见,无产阶级领导人是群众的杰出代表,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是决定人民命运的作用和舵手的作用。当然,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综上所述,对于高三学生,尤其是文科生来说,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高考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可以增强学习信心,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评估中使用的三个标准是相互关联的,第一个标准是最基本的。抓住第一个,抓住牛鼻子,剩下的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