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求500字左右的数学发展史论文。
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一开始根本没有量的概念。但是,发达的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更加理性和抽象的程度。就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出于记录和分发生活用品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比如捕获了一只野生动物,用1颗石头表示。如果你抓到三个头,放三块石头。“结绳笔记”也是地球上很多彼此非常亲近的古人类共同做的事情。我国古籍《易经》中就有“打结治国”的记载。传说古代波斯国王用绳子打结来计算战争的天数。用锋利的工具在树皮上刻划或兽皮,或用小棍在地上数,也是古人常用的方法。当这些方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了数的概念和计数的符号。起初,数字的概念始于自然数,如1,2,3,4...无论它们位于何处,但用于计数的符号大小相同。古罗马的数字相当先进,现在很多老挂钟也经常使用。其实罗马数字只有七个符号: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无论这七个符号的位置如何变化,它们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一样的。当它们按照以下规则组合时,可以表示任意数: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表示这个数的几倍。比如“三”就是“3”的意思;“XXX”的意思是“30”。2.右加左减:在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右边附加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表示大数字加上小数字,如“VI”代表“6”,“DC”代表“600”。在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有代表小数字的符号,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字,如“IV”代表“4”,“XL”代表“40”,“VD”代表“495”。3.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条横线,表示是那个数字的1000倍。例如,“”表示“15000”,“表示“165000”。在中国古代,记谱法也非常重要。最古老的记谱法见于甲骨文和钟鼎,但难以书写和辨认,故不为后人所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迅速发展。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计算方法——计算。计算用的计算芯片是用竹签和骨头做的。按照指定的长度顺序排列,可用于计数和计算。随着计算的普及,计算和准备的安排成了计算的标志。有两种类型的计算和排列,水平和垂直,两者都可以表示相同的数字。从计算代码中没有“10”可以清楚地看出,计算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循十进制。超过9位数的数字将输入一位数。同样的数字,百里有百,万里有万。这种计算方法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因为十进制在6世纪末才真正在世界其他地方使用。但数字计算中没有“零”,遇到“零”就有空位。例如,“6708”可以表示为“┴ ╥".”数字里没有“零”,所以很容易出错。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放在空白处以免出错,这可能与“零”的出现有关。然而,大多数人认为,数学符号“0”的发明应归功于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先用一个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说到“零”的出现,需要指出的是,“零”字在古代汉字中出现的很早。但当时并不是指“一无所有”,只是指“零碎”和“不多”。如“奇”“零星”“奇”。“105”的意思是:有一个100的分数。随着阿拉伯数字的引入。“105”正好读作“105”,“零”字对应“0”,所以“零”有“0”的意思。如果你仔细看,你会发现罗马数字里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0”就传入了罗马。但是教皇既残忍又守旧。他不允许任何人用“0”。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录了一些关于“0”用法的好处和解释,于是被教皇召见,执行了“zɣn”的惩罚,使他不能再握笔写字。但是没有人能阻止“0”的出现。现在,“0”成了最有意义的数字符号。“0”可以表示“否”或“是”。比如0℃的温度不代表没有温度;“0”是正数和负数之间唯一的中性数;任何数(0除外)的0的幂等于1;0!=1(零的阶乘等于1)。除了十进制,在数学萌芽的早期,也出现过很多数字十进制,比如五、二进制、三进制、七、八、十进制、十六进制、二十、六进制等等。在长期的实际应用中,十进制终于占了上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数字1,2,3,4,5,6,7,8,9,0称为阿拉伯数字。事实上,它们最早是由古印度人使用的。后来,阿拉伯人将古希腊的数学融入到自己的数学中,并将这种简单易记的十进制记数法传遍了整个欧洲,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阿拉伯数字。数字的概念,数字的书写,十进制的形成,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随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用自然数来表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五个人在分配猎物时分享四样东西,每人应该得到多少?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学习分数比欧洲早1400多年!自然数、分数和零通常被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很多量都有相反的含义,比如增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