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解释一下中国野生大象分布的变化?!想详细点!!
中国古代的大象广泛分布在南方和北方。3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就有野生大象。甲骨文中有很多猎杀大象的记载。殷商时期,中原地区不仅有大量的野象,而且被人工驯化,成为作战的工具。在殷墟遗址中,考古发现有大象、獐、水牛、竹鼠等亚热带动物的骨骼遗迹。《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周公就像一个军事大王...50人灭国,赶走老虎、豹子、犀牛、大象。”以上史实表明,在夏商时期,我国的野象曾分布于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至吕梁山及陕北一带。春秋以后,我国野象的分布逐渐从华北地区转移到秦岭和淮河流域。此时,黄河流域的大象虽然稀少,但仍有野象活动的记载。北周时期,在兖州(今山东)发现了大象。南北朝至宋代,黄河以南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史书中经常见到大象的身影。南北朝时期,淮南“野象百头”,“坏人住在屋里”。北宋初(公元962年)“大象到黄陂县(今武汉境内)藏于林中,食人苗、庄稼,后到安(今湖北境内)、伏(今湖北境内)、项(今湖北境内)、(今河南境内)练人田”;甘德年间(公元967年),“有一象从都(今河南)来”;在开宝年间(公元976年),“吴越王姬友提议驯服大象”。历史事实表明,宋代时期,长江流域有许多象群活动。至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当时就有很多象群活动的记载,宋代历史上就有几十个记载。宋元以后,长江流域大象活动的记录至今未发现。可以看出,元明清时期大象的主要活动区域已经转移到了岭南和广西。历史:洪武年间,“一百三十二头大象进军广东雷州”,“大象被驯服,进军大象”。首先,赵司明、太平、天舟、龙州地方官领兵驯服大象,禁军在秦、连、腾、夷、澳等地捕捉大象,饲养驯服。“那时候,岭南的大象经常出没,毁坏庄稼。为此,他们“领兵两万,驱捕”。万历年间(公元1587年),衡州仍“似出北害庄稼”;钦州也有不少大象“践踏天河,伤害百姓”。一直到清乾隆年间,广西灵山地区的形象都是“每到秋熟,群食,民甚苦”。道光年间(公元1833年),历史上记载“大凉山的大象耕种百姓的庄稼,不肯赶走”,但到了那个时候已经变成了“有大象”。这一带的大象在19的1920年代以后变得稀少,很难很快找到它们的踪迹。目前只有滇西南有残象分布。
大象的分布和变化,大体反映了我国同类热带或亚热带动物的分布和变化,如犀牛、长臂猿等,以及适应温暖环境的动物,如竹鼠、野生水牛等。虽然它们的分布和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南迁的方向、区域生态分布和时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或相似。
历史时期野生动物的分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构成中国古代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笔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和“古林掩耳鸟鸣,雄鸟顺轮,随雌鸟而行”的生态自然景观或人文生态现象,可谓丰富多彩。自然界漫长的进化过程表明,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延续,反之,物种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区域乃至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