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的历史典故
在第二个千年的最后几十年,中华民族正在大力治理。回望千年,回顾来之不易的变化,展望参差不齐的前景,从货币的角度讨论经济脉络,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亚洲世纪的到来”这样的说法时保持清醒。
最早的“钱”是兽皮、贝壳甚至重铁。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使用一种特殊的印刷薄纸——纸币。“钱”,说到底只是一种信用符号,可以随时兑换成等价的物品。因为便于保存,便于分割,便于携带,全世界都逐渐接受了,不分南北,不分古今。而其信用主要是国家法律支持的。
就在北宋末年千年之交,纸印货币“交子”在中国经济交易中广泛使用。交子作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流通支付手段,最初是由川商联合发行,基本上只在四川地区流通,因为可以随时赎回,很快被社会认可。后来,虽然这些“钱商”破产了,但“金钱”的好处并没有破产。政府立即成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发行“官轿子”,并传播到全国各地。虽然名义上仍可赎回,但实际上基本无法赎回,其信用仅由政府担保。南宋时期,虽然铜币和白银也在流通,但纸币已经是主要货币。元代全国实行纸币流通制度,代表性的是忽必烈在位时发行的“中童渊宝钞”。虽然一开始可以兑换,但很快就停止了,并进一步禁止了铜和金银的流通。明代“大明宝钞”的发行从来不兑现,禁止铜和金银流通。后来朝廷被迫解禁,只是因为纸币信用太差,无法实际禁铜、禁金、禁银。不可兑换纸币的信用受流通的影响很大。正是由于珍贵纸币的过度发行和大幅贬值,这种前现代的纸币流通形式始于宋代,至明代逐渐退出经济活动。
曾在忽必烈朝廷任职的凯尔·波洛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奇迹”:“大汗国的商人所到之处,都用这种纸币进行升值和购买商品...与纯金无异。”“经”字告诉我们,中国的纸币在当时还是外国知识分子无法想象的。纸币是中国的一项伟大发明。今天,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钱”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即使电子货币登场,纸币的社会作用也不容忽视。
“钱”变成了“纸”,表面上很轻,实际上很重。最近1000年,人类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那薄薄的“纸”展开的。
对“金钱”的追求开启了全球交流。西方历史上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代表,西班牙发现美洲、葡萄牙到达印度,后来又有“海上马车夫——荷兰”和所谓“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在世界各地插上“米”的旗帜,都是为了追求“钱”而周游世界。
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中,欧洲国家是商品的净进口国。中国和中东国家很少从欧洲进口商品,因此欧洲国家需要支付金银等“硬通货”。中东国家需要黄金,这促使欧洲从非洲和其他地方掠夺和开采黄金,用于中东贸易。中国需要白银,这促使欧洲人在美洲和其他地方掠夺和开采白银。与之相对应的,是18世纪开始的欧洲地理大发现的“白银时代”。历史上中国长期实行银本位,所以直到民国初年,所有货币都可以兑换成“银币”。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孕育了各行各业的商人,也呼唤“钱商”,一个以“钱”为经营对象的商人。民间金融活动应运而生,当年发生在中国一个盆地省份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复活。这些民间金融活动是有风险的,法院借钱不还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太大了。野火中的私人金融活动从未完全消耗它们,它们在春风中再次高大起来,继续发展并逐渐演变成前现代银行。在我国,山西的票号在清末民初也相当发达,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支付信用极佳,甚至充当了国家财政的一部分。随着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山西票号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类为什么要做生意?因为交易能给双方带来利益。二战以来,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没有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如果你能从贸易中得到“钱”,你可能就不必征服和掠夺它到死。科技的进步让经济活动的“蛋糕”越做越大,有足够的互利空间。
在我们的世界里,科学技术和人类智慧,统称为知识,是唯一不受收益递减规律约束的生产要素。其他生产要素会在使用中消耗,但知识不会因为使用而消耗。这是基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知识经济”概念的主线,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根本点。正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发达国家占据了无可置疑的优势。
另外,发达国家之所以占便宜,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上大部分“钱”都在他们手里,也就是占据了金融市场。如果一个符号能被广泛接受为信用,即使最终淘汰了纸张,也能起到货币的作用。现在,货币的符号化和电子化大大提高了银行结算的速度,加快了社会的步伐,大大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再次走在了前面。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遵循的是尽可能方便赚钱的逻辑,但是钱方便到看不见。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像洪水一样在我们身边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比自然灾害更可怕的灾难——“钱灾”,也就是1997以来人们一直在谈论的金融危机。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用“钱”来炒“钱”,越炒越热,最后上升为“泡沫”。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举买入一国货币,然后大幅抛出,足以造成经济规模较小国家的金融危机。索罗斯就是这样,在制造泡沫和破灭之间炫耀。他们有钱也有办法。短期流动性的流入流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预测东亚金融危机的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说,实体经济好,金融可能还是会出问题。在货币符号化、电子化的时代,我们要格外小心。
“钱”上升为泡沫,可以说是自古有之。十多年前,长春的“疯狂君子兰”是当地古代泡沫经济的一个例子。在城镇职工人均收入不到100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居然能炒到10万元以上的价格。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不大,但房地产炒得很疯。有一段时间,只猜测东京的房地产价值。一旦转换成“钱”,整个美国都可以买下来。经济泡沫一旦破灭,已经低迷了十年。钱,钱,你觉得贵就贵,不贵就不贵。泡沫一旦破灭,你觉得不贵,那就不贵。
经济发展如何才能有后劲?值得历史回顾。19世纪,英国在科学方面领先于美国,在人均资源和人均资本方面,澳大利亚也远高于美国,但自20世纪以来,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一直赶不上美国。虽然两次世界大战没有烧到美国,但是澳大利亚也占了便宜。经济学家发现,除了土地、劳动力、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美国的国内市场容量,这是美国能长期主导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个大国,只有民众购买力普遍提高,市场整合良好,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出产能优势。而优势一旦形成,就会长期发挥作用。依靠这种“国家增长能力”,货币真正成为活跃的活水。
对金钱和财富的追求虽然推动并继续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但需要必要的制度建设来规范。事实上,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追求金钱和财富也带来了许多丑恶的东西,从小扒手到大盗,从以权谋私到粗制滥造。对金钱和财富的追求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观的变异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在我们的市场经济中,一定要避免笑贫不笑丑,笑贫不笑恶,让知识扫地的可能。我们能够避免这样的前景,政府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从兽皮到纸币,从纸币到电子符号,“钱”经历了一千年。下一个千年,“钱”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直到“钱”真的看不见了,人类社会最终进化到不需要“钱”的阶段,钱最终消失。在此之前,如何在享受货币利益的同时避免货币灾难的泛滥,将是人类在下一个千年之初面临的挑战。
纵观古今,金钱二字在人间演绎了无数悲喜剧。笑匠身心快乐,家庭兴旺,天长地久;作为一个悲剧,我捶胸顿足,伤害家人,永远后悔。因此,我国传统教育把金钱视为对人精神的一种污染,教育人们要严加防范。它也被称为“绿锈”、“青铜味”、“孔方兄弟”和“阻挡者”。世俗的金钱观是另一种说法,“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到商,火到猪头”、“有了钱,万事圆”。一分钱可以扼杀英雄的金钱万能论。孰是孰非,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西晋时,陆豹在《财神论》中写道:“有了钱,穷则明,寒则暖,穷则勇。”“金钱可以化灾为福,当你被打败时,你会找到安宁,逝者如斯夫。生命的长短,无论贫富,都在乎钱。”这段话开玩笑,幽默,笑,躲,骂,重在唤醒世人。虽然是近两千年前的人写的,但今天读者似乎仍有通感。天宝年间学者张炜评价钱的诗:“天下需金交友,不多金不深。就算暂时许下承诺,也永远是过客。”张炜用犀利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世俗社会的友谊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要有深情,要多用金。一些外国名人也发出了类似的感叹。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很多关于金钱的话。“金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杖,可以随随便便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他在《雅典的泰门》这部戏剧中说得非常透彻:“只有一点点金子,就可以把黑变成白,把丑变成美,把错变成对,把卑微变成高贵,把老人变成少年,把懦夫变成勇士。它能让被诅咒的人得到祝福,让患灰癫的人得到众人的喜爱,它能让小偷高高在上与长辈竞争,它能让黄皮黄脸的寡妇重新成为新娘。”这段话对金钱是精辟的,金钱可以扭曲人性。说到钱,西方文化是相通的。难怪埋头写史书的司马迁也说:“繁华天下为利,繁华天下为利。千夫之王,千户之君,百室之王,还在受穷,但情况是人民是由家庭组成的!”
由于金钱的诱惑,造成了许多人间悲剧。所以全世界的哲学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离不开钱,但人活着不是为了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人是双手握拳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离开的时候却死了。《红楼梦》里的瘸腿道士唱道:“谁都知道神仙好,唯独钱忘不了。最后我只恨相聚,我闭眼良久。”书中的贾宝玉,生长在一个显赫而又极其富有的封建官僚家庭,生活在金钱堆里,吃着山珍海味,穿着上等丝绸。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他是快乐的,但他的精神被囚禁了,他不自由。他看破红尘,终于离开了家。
人穷的时候渴望物质,渴望金钱,但是一旦拥有了,突然发现金钱不是万能的。法国卢梭说:“金钱买不到灵魂需要的东西。”金钱可以买到婚姻,但买不到爱情;钱可以买到高级席梦思,却买不到睡眠;钱能买到书,但买不到知识;钱可以买到贵的药,但买不到健康;钱能买到文凭,却买不到真材实料和实学;金钱可以买到长生不老药,但买不到生命。至圣先师孔子曰:“君子义,小人利。”儒家提倡的是一句仁义之言,“富而贵是人之所欲,无处可寻。”我国的道教讲究回归自然,不求名利,“清风明月不要钱”,多少有点飘出尘埃的思维,生怕被金钱污染,变得庸俗。也成为了我们民族一种高不可攀的超然气质。对金钱的褒贬合情合理,老太太说老太太有办法。
但无论如何,金钱是人类生存的工具,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基础之一。平心而论,钱确实是个好东西,关键是人们对它的态度。我们国家有句话,君子爱人才,取之有道,但不取财无道。原阜阳市市长小贪得无厌。在省高院的法庭上,法官从肖家的合法收入中扣除了合理的生活费等费用。小家还有12232638.26元、14243元、83880元等。,又分辨不出出处。这些钱曾经是财富,但在法庭上变成了证据。有句话叫“没看到棺材不哭。”小左欣终于理解了钱的含义,他说:“人们要求一日三餐和一夜三餐。我要这么多钱干什么?”这个理解真的就像紫鹃姑娘说贾宝玉“宝二爷,你来晚了!”市长被免职了,市民们失败了。他们锒铛入狱,受尽折磨,所有的辛苦、奋斗、荣誉、财富都付之东流,就像一场噩梦。钱,钱,你们没商量。难怪愤世嫉俗的济公唱道,“金无足赤,银无足赤。它怎么能在你死后到达你那里?”
最近电视剧《天下粮仓》里有几个贪官,贪官都是借钱给子女的。《金瓶梅》里,“戒贫”二字写得好。“钱帛都收在珍珠笼里,不出道就不那么贪了。亲戚朋友的道德因为金钱而丧失,父子感情是有益的。缩手轻敲,避免身心担忧;子子孙孙自有福报,不必挂念。”在中国历史上,仁人志士往往有清醒的认识。林则徐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说:子孙如我,留钱做什么?贤惠,钱多,会损害他的野心。儿孙不如我。你留下钱做什么?愚而富,益增其无度。龚琳为人正直,验证了俗话说的“如果你免费喊三声,鬼都会害怕”。做官,要清醒地认识到“官不怕我严,我廉,民不服气我能,为我公;民众不敢缓,清官不敢欺。公共生活光明而诚实。“便宜,政治的基础。想做一个好官,就要懂得金钱的两面性,这是一把双刃剑。中国现行宪法明确规定“经济建设是中心”,走正道得到的钱越多越好;不要从邪门歪道中拿钱。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人,都应该保持清醒,时刻保持警惕。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得好,钱要用正当的手段去寻求,要谨慎地使用,要慷慨地用来拯救世界,要在死的时候和它分开。这是我们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
整天忙忙碌碌,现在的人经常说“我很忙”,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表达方式,都是为了钱。让我们的签名里有一些相关的内容,这样就丰富了。
没钱的时候,老婆和秘书;有钱的时候,秘书和老婆。
富人怕别人知道他有钱,穷人怕别人知道他没钱。
我们有点意见不合:她要我点石成金,我要她视金如粪土!
人不可能把钱带进棺材,但钱可能把人带进棺材。
那时候没上大学就穷了一辈子,现在上了大学马上就穷了。
说到收费,是与国际接轨,说到服务,是中国国情。
所有女人都应该结婚,努力让丈夫赚钱养活自己。
亲人之间,谈钱伤感情;恋人之间,谈感情伤钱。
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只能拿出钱来证明自己的爱情的时代。
大部分人是先拿钱再做事,还是先做事再拿钱?
有钱人没钱很难!
钱不是万能的,有时候还需要信用卡。
富人怕别人知道他有钱,穷人怕别人知道他没钱。
赚钱的方法是通过体力、知识和钱生钱来赚钱。
我父亲问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答了钱和美女,我爸猛打我脸;我回答事业和爱情,父亲赞赏地摸摸我的头。
我不是人民币,所以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
金钱万能,金钱万能!
钱不是万能的。没钱,什么都做不了!
钱!使用得当,可驱鬼推磨;
钱!使用不当会闹鬼!
有钱之后,并不是为了更有钱。
像国家一样富裕
你身上带的钱是看不见的。
朋友是人生真正的财富。
视金钱如粪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