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县名来源考辨
太谷县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初阳之父的封地,西汉时属太原郡。原郡治在今杨怡村,北周建德四年(575),杨怡县迁至白塔村,即现在的县城。隋开帝十八年(598),改称太谷县,一直沿用至今。据《元和县志》等文献记载,“太谷位于县城西南,故名”。原来,太谷县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叫太谷的山谷。
据清代《太谷县志》解释,“太谷”之名为“太行之谷”。其实在古代,“太谷”和“大”是连在一起的,意思是大峡谷。指的是今天祁县通往沁县的紫虹口谷。古属杨怡县,因历史上行政区划变动,现属祁县。
太谷的记载最早见于后汉《桓峰传》:“去党,见围,不见太谷。”唐亲王李习安说:“太谷自太原起就对党感兴趣...今并州太谷县西有太谷。”《水经注》中也有记载:“侯家水西北过太谷,西北出谷。”本文中的侯家水、太谷水,也称胡家水、贾水,今称长垣河。
太谷,古称后谷、湖谷,历来是太原通往晋东南的要道,也是山西著名的古战场。五代时,北汉刘继元为抵抗宋军在此建龙州城,故宋代又称龙州谷,金元时误称龙州谷、龙猪谷。自清代以来,因古口为祁县紫红镇,故称“紫红口谷”,俗称“紫红口谷”。
这个大峡谷北起祁县紫虹口,南至沁县西塘。它大约60公里长。长垣河穿境而过,两岸悬崖峭壁,鸟道崎岖。明代学者王世贞在《晋旅》中这样描述太谷的险路:“两岸有山有云,中间是巨流。沿溪北上,泉声千奇百怪,溪流峡中,为瀑、帘、怒、渴彩虹而异。山上布满了石头和骨头。如果左边的路用完了,就往右跨,如果右边的路用完了,就往左跨。危如西塘。穿越几十次就精疲力尽了。”
太谷中部最危险的地方叫南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武乡县志》对这里的情况评价为:“北有祁县南关镇,西有尚店,山界平遥,冀南有部落虎,鲁泽咽喉。”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被困太原,韩战领兵南下。经过南关时,他惊叹于这里险峻的地形。然而,在宋军没有人为自己辩护。韩战立刻由惊转喜,感叹道:“过关这么危险,这让我成功了。南朝无一人。”金兵大军终于顺利南下,威胁东京,宋朝被迫割地求和。后人曾在南关立碑,记下这次军备不足导致亡国的惨痛教训。游客有《南关怀古诗》,道出了千百年来游客的情怀:“水一旦归渡口,山多路易穷。危岩顶上压,破岸空。鸟儿难飞,单一的车辙无法通行。可怜宋,我错过了这个关兄。”
自近代以来,这条通道被多次拓宽和修建,特别是近年来交通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