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的历史典故

洛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钟灵美丽出众。地图像一只盼望日出的乌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仓颉造字台、洛书源流碑历史悠久,仰韶、龙头文化遗址凸显底蕴丰厚。历代的诗人、词人、单身汉、名人在这里流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古老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美丽的自然风光,使这片土地成为镶嵌在豫西山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人力资源方面数不胜数,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有享誉世界的河洛文化符号“胡图洛书”,洛书源头“洛书楚”,汉字源头“仓颉造字台”;乐进的源头黄帝乐师凌伦,以竹子为“促溪谷”,大禹治鹿的龙头山、玉门河、下鹿台,元代惠宗匾额赐的“洛溪书院”,元代朝廷修建的程颢、程颐寺及其后代程复亮故居。明末清初,神笔王铎与姻亲延长书信往来,回复保存碑文的郎华馆;皇帝杨迪陵、工部尚书宋丽墓、吏部尚书庚戌墓以及100多座皇帝、王侯、文人墓;明朝末年,李闯王义军的女将军红娘,葬于青山绿水的古墓,众多保存完好的官邸古民居,独特的古寺古楼。

洛宁县隶属秦魏宜阳、卢氏县,宜阳、渑池、卢氏县隶属汉至晋。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位于洛宁北部陕县东,为泗州恒农一县。同年,在今洛宁中北部设南渑池县,属恒农县。北魏延昌二年(公元513年),在今洛宁西部边境设立南山郡,水城为总督,隶属泗州恒农郡。同年,金门县设在漯河以南,金门市由其统治,隶属益阳县。东魏田萍初年(公元534年)设金门县,辖金门县,属扬州,辖金门、南渑池、南山、卢氏四县。兴和年间(公元539-542年),甘郡属益州恒农郡,南渑池、金门属益州益阳郡。西魏大一统三年(公元537年),北益阳郡位于洛宁以东,西益阳郡,黄栾受其统治,属益州益阳郡。费帝元年(公元552年),南山县改名长垣县,隶属益州弘农县。次年,北洋郡改为熊耳郡。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设亳县,统领关中、陕北、亳三县。宝定五年(公元565年),在通道城(今阳坡乡城头村)设通道县,属东京,领熊耳郡、渑池郡。后周改渑池县为,隋改洛水县。隋开帝二年(公元582年),宜阳县、通贵县被废,熊耳县改为河南县,安置地为通贵市。大业初年(公元605年),费县、洛水县入熊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熊耳郡改名永宁,安置地点在永古城(今城关镇旧镇)。长垣县改名为长水县。元三年(公元1266),长水、永宁两县合称永宁郡,永宁治市。它属于河南省。明清时期,永宁县属河南省。2年(公元1913),永宁县改为洛宁县,属河洛路。1927属于豫西行政长官办公室。1932属于陕西省第十一督察区。194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老县城村成立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属豫西第二特区。日据时期,中共洛宁抗日民主政府在西山,国民党县政府流亡在老县城,日伪县政府占领县城。三方对峙一直持续到当年8月日军投降。洛宁于1947年解放,分为洛南、洛北两县。洛南县属豫西第三署,洛北县属太岳第五署。1948年3月洛南县、洛北县仍称洛宁县,属陕西国家机构。1952属于洛阳代理。1986属于洛阳市。